主题 |
县域财政货币政策协调运行的实践及建议(定南案例) |
作者 |
钟春华(人民银行定南县支行) |
调研背景 |
定南县属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市场化水平较低,传导时滞长,对财政资金和货币资本的合理、协调投入要求较高。如何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打好财政、货币政策协调运行的组合拳,保持县域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是我们急需研究的课题。 |
调研时间 |
2012年1月 |
![]() |
产业项目缺乏金融配套支持等。 四是财政信贷资金配合的合力发挥不足。如东江源生态保护建设中,基本上靠发挥财政资金功能,而对信贷资金如何支持生态保护的研究和探讨不够,没有将资金合力发挥到最大程度。 三、深化财政货币政策配合的政策建议 (一)明确财政货币政策配合的指导思想、功能定位及投资重点,形成政策合力。 一是财政、货币政策的功能定位。财政政策重点在调结构,通过税收、转移支付、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等手段,促进结构调整与升级,推动社会公平与城乡经济均衡发展。货币政策重点在调总量,通过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窗口指导等手段,实现信贷总量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二是财政、信贷资金的功能配合。基础性和公益性项目以财政重点投资为主,发挥财政的公共服务职能;竞争性项目以信贷资金重点支持为主,提高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优先安排保障重点项目资金;弱势产业项目则以财政提供基础性制度保障,如构建“担保基金+银行信贷+财政风险补偿”融资模式,破解中小企业融资瓶颈,撬动信贷资金积极进入,实现财政与信贷资金协调并进。 (二)选择适宜县域经济发展的财政、信贷资金配合模式,突出支持重点。 配合模式:财政、信贷资金捆绑,以优质产业项目为载体,信贷资金为主体,财政扶持资金为贴息,发挥“四两拨千斤”作用。具体到定南,对钨砂稀土、针织制衣、陶瓷工艺品、生物制药等传统优势产业,金融机构要全力支持。对经济发展基础薄弱、但发展前景较好的项目,应重点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对生态保护等不适于开发、无发展优势的项目,应主要由财政资金解决其发展问题,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公平性。以项目产生的财政收入或人大通过的财政预算为还款保障的形式,引导政策性信贷资金跟进,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民生工程的资金投入力度。 |
|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转到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