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金融支持赣州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思考 |
作者 |
陈优毅 (中国银行赣州市分行) |
调研背景 |
近几年,在各级党政的精心关怀、呵护下,在各行业商会的帮扶指导和银行业的大力支持下,我市中小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融资难的问题依然突出,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遭遇资金“贫血”困难。如何在国家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大背景下破解这一难题,需要我市银行业借助并用好内外平台,唱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大戏。 |
调研时间 |
2011年10月 |
![]() |
但总体来看,中小企业融资规模占比偏小、与其强劲而急切的融资需求不相匹配的问题依然非常突出。如何破解这一矛盾?用好授信操作新平台、提高授信执行力显得非常紧迫和重要。磨刀不误砍柴功,授信操作新平台就是银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利器,是推动中小企业融资规模升级的新引擎。 近年来,我市各行为有效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纷纷成立了专门机构或设立了专门团队,大部分行推出了新的授信操作平台,构建了中小企业授信新模式。新的授信操作平台普遍切合了中小企业融资“短、频、快、急”等特点,实现了业务流程简捷化和业务操作标准化、流水作业化,如赣州中行的“中银信贷工厂”,就是按照银监会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精神和“六项机制”的要求,在既有的公司信贷运作体系上进行创新,搭建业务流程、组织流程和管理流程,开发推出的一套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客户的全新业务操作模式,它既有统一管控、集约管理等传统模式优点,也有机构专营、标准化、规范化、流水线作业等全新特点,同时还具有批量营销带动同质同类产业集群客户批量叙做、工厂化端对端流水作业极大提升贷款审批时效的服务优势。该模式自2010年7月运营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两个高于”的授信支持目标,并在较短的时间内成为具有比较竞争优势的金融品牌。 用好授信操作新平台,人员配备是基础,队伍素质是关键。因此,各行要坚持两手抓,一方面,要在现有专业人员配备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充中小企业授信队伍,以克服中小企业从业人员普遍不足的困难,努力实现从业人员配置与日益旺盛的授信需求的有效匹配;另一方面要加强公司客户经理队伍专业素质和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公司客户经理拓展、服务中小企业的专业水平和操作授信新平台的能力,以“专、精、尖、快”的优势对接中小企业融资“短、频、快、急”的特点,实现公司客户经理队伍素质能力与中小企业授信新平台的最佳组合,保证授信新平台流水线作业高质、高效运行,推动中小企业融资规模的快速升级。 四、做优创新平台,推动“扶小”服务升级 向中小企业及时输送资金血液固然重要,但前瞻性地挖掘其金融服务需求并其提供个性化服务更是金融支持中小企业的内在要求。为此,各行要积极践行“创新为魂”的理念,做优创新平台,推动“扶小”服务进一步升级。 一是要力推进服务理念创新。要打破唯成分论、唯规模论等思维定势,树立“植树造林”的服务理念和“不论大小,只论优良;不论规模,只论实力;不论成分,只论信誉”的服务准则,把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作为银行义不容辞的责任。 |
|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转到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