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如何破解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困局——以南康市为例 |
作者 |
钟生优 王香明 (人民银行南康市支行) |
调研背景 |
随着汛期到来,南康市部分地区遭遇了或大或小的内涝、山体滑波、沟渠堵塞等自然灾害,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受灾严重,给当地农田生产、养殖业及果业等造成了较大困难。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社会各界要认真贯彻中央2011年1号文件精神,落实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政策,破解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困局,更好的推进“三农”经济可持续发展。 |
调研时间 |
2012年7月 |
![]() |
(二)金融机构服务意识淡化影响信贷投入。 截至2011年末,南康市金融机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贷款余额1450万元,仅占各项贷款余额的0.18%,究其原因: 一是国有商业银行实现股份制改造后,利润成为首选目标,对支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贷款由于风险大收益小而迅速减少;二是农业发展银行囿于经营体制,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支持不足;三是作为专门服务“三农”的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由于追求经济效益,再加上受信贷规模受限,无法满足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巨额资金需求。 (三)产权不明阻碍民间资本进入。 目前,南康市的水库、沟渠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90%以上仍实行集体所有、集体管理,缺乏具体的管理责任机构。 一方面,农民种的是“责任田”,用的却是“大锅水”,责权利不对接;另一方面,农民本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主体,但实际上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却以财政投入为主,民间资本投入严重不足。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产权不明已成为制约民间资本进入的体制性障碍。 据专业人士估算,近三年,南康市民间资本投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年均不足400万元,仅占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总投入的1.54%。 (四)整合不到位影响资金使用效率。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到底应归口于哪个部门管理,目前没有明确划定,从而导致资金管理较混乱,职责划分不明确。 目前,南康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并不是归口于“水利局”统一管理,很多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分别在发改委、国土、财政、扶贫开发、水土保持等部门分割使用,既没有统一规划,也没有统筹安排,资金不集中,整合体制和机制未形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
|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转到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