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2011年上半年赣州市金融运行呈现六大特点 |
作者 |
人民银行赣州中心支行 |
调研背景 |
上半年,全市金融业各项主要指标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突破1700亿元,贷款总额突破960亿元,比年初增加120亿元。在全省排名中,贷款总量和增量位居全省第二,仅次于省会南昌,贷款增速位列全省第一,高于全省3.88个百分点,存贷款总量和增量更是连续两年稳居周边四省七市第一位,金融实力进一步增强,金融业态不断丰富,金融创新逐步深化。 |
调研时间 |
2011年7月 |
![]() |
二是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不减。在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回归稳健的背景下,全市各项贷款同比仅少增5亿元,下降幅度仅4%,低于全省0.84个百分点。 三是投放节奏趋于均衡。按全年200亿元信贷目标推算,一季度、二季度分别实现新增贷款60.33亿元、59.41亿元,占比分别为30.17%、29.71%,符合3:3:2:2的均衡投放节奏,避免了大起大落。 (三)金融生态日益优化,农村金融组织完善 上半年,全市金融生态环境日益优化,资金聚集的洼地效应进一步显现。 一是金融业态日益丰富。今年以来,先后有民生、兴业2家股份制银行,海通等3家证券公司,金瑞期货公司入驻赣州,以及新设6家小额贷款公司、3家担保公司,金融服务内容涵盖银行、证券、期货、小贷、担保等,服务地域囊括市本级和县域,多侧面、多角度、多样化地满足了不同层次的金融需求。 二是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不断完善。一方面国有银行重返农村市场,如中国银行恢复了会场县支行,另一方面村镇银行、小贷公司等新兴金融机构积极布局县域市场,上半年共有2家村镇银行,6家小额贷款公司在县域布点。以小额贷款公司为例,截至6月末,全市小贷公司贷款余额10.03亿元,其中农户和中小企业贷款余额5.24亿元,占比52.22%。 三是银行资产质量大幅提升。截止6月末,全市不良贷款总额18.93亿元,比年初下降5.88亿元,降幅高达23.72%。不良率为1.96%,比年初下降0.95个百分点,同比下降1.21个百分点。 四是异地金融支持赣州发展。台州银行在我市设立银座村镇银行扩充我市中小金融服务领域,有的金融机构虽然尚未在赣州设立机构,但已在赣州拓展相关业务,如国开行已与赣州市政府签订开发性金融合作备忘录,“十二五”期间将向赣州提供500亿元的贷款,用于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工程等。 (四)金融改革顺利推进,金融服务明显提升 一是在章贡区农村信用联社基础上筹建赣州农村商业银行工作顺利推进,目前已成功剥离不良资产1个多亿,不良率下降到1.45%,已达到筹建农村商业银行的相关要求,争取年内挂牌成立。 |
|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转到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