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赣州金融调研:基层大学生“村官”创业的调查和思考 |
作者 |
谭启新 (人民银行全南县支行) |
调研背景 |
为积极做好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相关工作,确保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得到合理有效的金融支持,充分发挥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的积极性,从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一定保障。人民银行全南县支行开展了一次专题调查。 |
调研时间 |
2010年8月 |
![]() |
二是强化媒体引导。电视、报刊等媒体要加大对大学生“村官”政策、事迹的报道,增强全社会对大学生“村官”的了解。 三是注重树立典型。要充分挖掘大学生“村官”的先进事迹,对在履行职责、创业创新、带富帮富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大学生“村官”要给予支持和奖励,让全社会认同大学生“村官”的工作。 (二)加强管理,进一步完善日常工作机制。 一是要科学选拔,真正把有志向的青年选拔出来。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择优选择真正有志于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大学生,让他们真正扎根农村、热爱农村、奉献农村,在农村锻炼成材、实现抱负。 二是要强化培训,提高大学生“村官”知识水平。培训要分为岗前培训和后续培训。要在大学生走上“村官”岗位之前对他们进行相关的培训,特别是要进行农业适用技术、农村政策等方面的培训。此外,在“村官”任职过程中,要经常性地在经济、管理、法律、农村工作方法等各方面给予专业培训,切实提高大学生村官直接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 (三)搭建平台,提高大学生“村官”实际工作能力。 一是建立“一对一”帮带机制。在大学生“村官”头1年聘用期内,让经验丰富的乡镇领导干部与大学生“村官”挂钩帮带,进一步提高大学“村官”农村实践能力。 二是建立“大学生村官联谊会”、开辟“大学生村官论坛”。通过联谊会的工作运行和各项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经过整合和集聚后的各专业大学生“村官”的作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通过论坛的开辟,让大学生“村官”现身谈经验、谈感受,加强村官之间的经验交流,共同提高工作能力。 三是建立大学生“村官”挂钩联系特殊村民机制。明确要求大学生“村官”联系几户村里的致富能手、科技能人、特困户等,加强大学生“村官”与村民之间联系,提高他们与群众之间的沟通能力,增强他们为民办事能力。 (四)多方扶持,切实解决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工作中的难题。 |
|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转到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