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发挥赣南苏区资源优势推进产业结构转型 |
作者 |
廖振荣 (工商银行赣州分行) |
调研背景 |
近年来,赣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势头强劲,成就巨大,但产业结构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完善、不合理的地方,笔者就如何利用和发挥赣南苏区资源优势来推进产业结构转型作一些浅显的思考。 |
调研时间 |
2012年11月 |
![]() |
新增国家4A级旅游景区5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1个,全市国家4A级旅游景区总数达15家,占全省国家4A级旅游景区总数(45家)的三分之一。 特别是红色旅游发展迅速,打造了以瑞金为核心的红色故都游,全年争取各级扶持资金4.4亿多元投入红色旅游景区(点)的建设和提升;兴国加快了苏区干部好作风纪念园“六园”建设;于都、宁都、会昌等县纷纷借势加大红色旅游景区的提升、改造力度,全市红色旅游发展势头强劲,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11年,赣州市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达1764.77万人次,同比增长26%,旅游总收入达135.7亿元,同比增长40.8%。其中全市接待红色旅游人数718.6万人次,同比增长35%;红色旅游收入50.7亿元,同比增长38.9%。 对于银行业来说,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配合支持,抓好落实。 (一)放宽信贷政策,设计符合旅游业发展的融资服务体系。 银行业应积极投身于旅游业,及时调整信贷政策,将旅游行业作为金融支持的重点行业,根据旅游市场主体经营特点和融资需求统筹规划融资服务方案。 地方旅游投资企业和餐饮、住宿、公园景区开发管理及园林工程等企业根据实际规模主给予流动资金贷款支持,大型旅游开发项目则采用银团贷款形式联手支持,大型旅游集团同时给予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信托贷款等新兴金融服务支持。 (二)改进信贷管理,加强对旅游业的信贷支持。 制定和细化符合旅游业经营规律的授信标准,改进和完善风险评价体系,根据旅游项目的风险和经营情况,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 对旺季旅游企业的短期小额贷款,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适当简化审批手续,确保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获得方便、快捷的信贷服务。探索开展旅游景区经营权质押和门票收入权质押业务,积极开展旅游企业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林权抵押等抵质押贷款业务。加快完善各项资产和权益的抵质押登记和评估工作,积极为旅游企业提供固定资产贷款、项目融资贷款、流动资金贷款、融资租赁、票据贴现、资金结算、现金管理等综合金融服务。对于合理利用古村古镇,民族村寨、农村和农业景观资源发展观光、特色和休闲旅游的项目和企业,采取多种有效信贷模式和服务方式予以支持。 |
|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尾页 转到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