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金融视角看旅游兴县战略的实施 |
作者 |
赵书源 (人民银行上犹县支行) |
调研背景 |
2012年2月,央行等七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金融支持旅游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把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列为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改进和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的一个重大举措。为了解《意见》下发后,金融资源与旅游业对接的如何,笔者对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的江西上犹县进行了调查。 |
调研时间 |
2012年9月 |
![]() |
三是信贷管理模式制约。贷款风险终身责任制,使金融机构负责人和信贷人员产生了惜贷、恐贷心理,影响了对旅游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四是产品创新不足。基层银行信贷产品多是普通的固贷或流贷产品,普遍缺少针对旅游产业特点的信用评级体系和信贷产品。 (三)旅游资源综合开发滞后限制了金融支持。 一是景区管理体制不顺。陡水湖景区是上犹的核心景区,其景区地跨上犹、崇义两县,资源分属上犹、崇义、上犹江水电厂、犹江林场、赣南树木园所有,权属分散,难以统筹管理,对外营销难度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金融支持。 二是旅游景点功能单一。上犹的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景点少,观光旅游资源市场竞争力不强。复合型的旅游开发思路不够清晰,导致旅游规模小、游客滞留时间短、旅游消费低,影响了金融业的服务能力提高以及服务产品创新。 三是旅游产业处于断链状态,旅游经济的下游产业成长性太弱。旅游特色产品生产、加工未能形成气候,观光旅游的附加值未能体现。旅游产业聚群及产业链的缺失,使金融支持受到限制。 (四)旅游企业先天不足局限信贷支持。 一是授信主体缺陷。部分旅游企业为政府设立,行政色彩较浓,产权较不清晰,公司治理较不完善,抗风险能力较弱,信用等级尚达不到信贷准入的基本要求。 二是有效担保抵押物缺乏。由于旅游景点经营企业只有景区承包经营权,没有取得土地使用证等符合银行信贷条件的有效担保抵押物。“担保难”成为制约银行机构信贷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三是投资回收期长,经营风险大。旅游项目前期建设投资大,资金流循环周期较长,行业本身易受季节、自然灾害、经营管理等风险影响,现金流不够稳定,限制了银行信贷资金介入的积极性。 |
|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转到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