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12日
“热钱”一词舶来自英文“Hot Money”,它还有一个别名,叫“Refugee Capital”,直译则是“避难资金”。
2008年,也就是国际金融危机时,当中国正利用宏观政策催动国内经济复苏时,数万亿的游资大军作别欧美市场,来到中国这片热土寻找避难场所。彼时,国内诸如股市、楼市、大宗商品、艺术品等各类市场上,投机者正借助着来自异国他乡的巨额游资淘金;而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快,为热钱提供了迅速涌入的理由。
2010年后,随着中国政府逐渐收紧货币政策,以及欧美债务危机的持续发酵,情况开始逆转,热钱开始离场。热钱撤出的缘由其一是从新兴市场撤回欧美市场“救火”;其二则是在短期选择买入相对较为保险的美元资产。另外,在一些机构投资者看来,美国已开始步入缓慢复苏之路,现在投资美国市场正当其时。
热钱离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逐渐显现。减持中资银行股,抛售房地产资产,卖出人民币……有经济学家警告,若热钱不受控制地撤出中国市场,会给正处于调整关键期的中国经济带来通缩风险 。
11月30日,央行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外界猜测或与11月当月外汇占款低速增长甚至负增长密切有关。
然而,一旦中国经济软着陆的态势确定,大量的热钱还会卷土重来。届时,外汇占款增量将再度高于预期,可能形成新一轮的资产泡沫化和通货膨胀。有鉴于此,一些专家和学者建议,不妨利用此次热钱外流的机会,促使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增加双向波动,在改善人民币汇率机制与防范资本大规模流出的风险之间取得平衡,从而打破热钱进退搅局的窠臼。
11 月21日央行发布的一组外汇数据,令国内资本市场感觉,“热钱可能要跑路了”。
根据央行数据,10月中国外汇占款减少248.9亿人民币(39亿美元),为2008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除了在2007年12月全球金融危机时期,中国外汇占款出现过一次月度负增长外,该数据十年来一直保持在月增2000 亿人民币以上的幅度。
某种程度上,这意味着热钱开始流出中国。
根据“热钱规模=新增外汇占款-实际利用外资-贸易顺差”的残差法计算,在扣除 10月170亿美元顺差和83亿美元的外商直接投资(FDI) 后,当月流出的热钱规模为负293亿美元,约合1800多亿元人民币。
尽管对比中国高达3万亿的外汇储备,1800多亿元的热钱数字不是很大,但市场人士所担心的却是流出趋势。
早期征兆
今年9月,中国外汇占款突降三成至2473亿元,为16个月以来首次出现下跌。
在外汇占款下降至负增长的当月,离岸人民币兑美元的汇价与在岸人民币汇价出现“倒挂”,一年期无本金交割远期NDF预示着人民币将在一年后贬值。
“正常情况下外汇占款减少并非就代表热钱流出。”星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杨玲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说,“如果连续三个月出现外汇占款负增长,就需要高度警惕了”。
“但美元升值、美元套利交易模式面临解杠杆的风险、人民币兑美元远期出现贴水这几个因素与外汇占款的减少的共同出现,大家就立即想到了热钱流出的可能性。”杨玲补充到。
此外,近期相关数据的变化,也为热钱出逃提供了佐证。
汇丰中国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由10月的51降至11月的47.7,创下过去32个月新低。
PMI以50为分界线,如该指数在50以上,反映制造业经济总体扩张;低于50则代表制造业经济出现衰退。
PMI数据另外表明,11月中国制造业新订单明显减少,减幅为32个月来最大。与此同时,产出指数与新订单指数皆创下2004年4月以来的最大环比降幅。
而反常的是,外贸数据显示,国内的新接出口业务在11月继续回升,与长期平均值大致持平。
有行业人士指出,在国内制造业产出与订单都大幅下降的时期,出口业务却反常增长,再加上外汇储备的减少,热钱可能是借道外贸渠道流出中国。
同时,在9月和10月间资金大幅外流的新兴市场国家中,俄罗斯、台湾、新加坡均达到了突破百亿美元的规模,其中俄罗斯为250亿美元净流出量。
《华尔街日报》援引俄罗斯财政部部长西卢安诺夫12月5日的说法称,预计该国今年的资本净流出量将超过850亿美元。由于热钱的大量流出,目前卢布较今年的峰值已贬值了15%以上。
此外,据美国新兴市场投资基金研究公司(EPFR)最新数据,截至11月30日当周,新兴市场股票基金已连续第三周出现资金外流。
这些“失血”的新兴国家有相似之处:货币贬值预期看涨、资产泡沫、货币政策紧缩——一句话,处于某种程度上的经济调整之中。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