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广播网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09日
国外媒体预测,中国人均GDP七年后将翻番(资料图)
导读:国外媒体预测,中国人均GDP七年后将翻番,步入“高等收入国家”。中国人均GDP七年翻番的说法是否过于乐观?在真正步入“高等收入国家”前,中国应该如何跨过“中等收入陷阱”?
中广网北京12月9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英国财经杂志《经济学人》昨天刊文预测,中国提高人均GDP的速度全球“最快”,只需7年时间,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中国人均GDP,将从目前的8400美元翻倍增长,届时中国将步入“高等收入国家”。
英国财经杂志《经济学人》认为,发展中经济体的平均收入的增长速度要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快得多。知名研究机构麦肯锡的数据显示,从英国工业革命开始,英国花费超过150年的时间才使得人均GDP翻了一番,从1300美元涨到2600美元。而120年后的美国,实现同样的倍增所花费的时间是大约53年,大概是英国的三分之一。这篇报道说,看看中国,这一数字又大大地缩短了。中国从1300美元的人均收入水平涨到2600美元的水平,所花时间只有12年,是英国的十分之一。不仅如此,《经济学人》杂志的报道还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人均GDP增速预测数据显示,只需要7年,中国的人均GDP就会从8400美元翻倍增长,届时中国将步入“高等收入国家”。这里所说的人均GDP是按购买力平价换算的。
7年翻番并成为高等收入国家,中国的情况真的会有这么乐观吗?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来做评论。
主持人:有机构公布,今年我国的人均GDP有望达到5000美元,而《经济学人》杂志则说,中国的人均GDP目前按购买力平价换算达到了8400美元。请您解释一下,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和常说的人均GDP有这么大差距?
袁钢明:人均GDP使用的是现在的汇率,我们现在的汇率是一美元等于6.5人民币,而购买力平价是学术上使用的概念,比如说比较同样的货币买食品或者是买某种商品的溢价,但它并不是现实中的汇率,所以我们现实中不使用购买力平价来计算的,还是应该用现实的汇率。现实的汇率是按照6.5,一美元,所以现在中国的国民经济总产值的人民币除以6.5,这样得出来的东西是比较现实的。
主持人:按照国家统计局的预计,今年我国的人均GDP增速可能达到9%,而整个“十二五”整体增速能够达到8%,按照这样的预测,您认为中国人均GDP7年翻倍的目标能不能实现?这样乐观的估计您觉得是什么样的原因造成的?
袁钢明:能实现,咱们国家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基本上是将近10%的增长率,或者说明确一点是9.8%。但是今后再保持10%的增长可能性比较低,因为世界形势发生了变化,中国的增长基数或者发展水平已经很高,再连续像前三十年那样10%的增长可能达不到,但是达不到也没关系,我们也能够实现世界上也是最高的增长,是一种稳健的平稳的增长。
主持人:现在困扰大家的问题就是,很多国家在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会步入中等收入陷阱,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中国现在有没有陷入这种陷阱的可能性?
袁钢明:中等收入陷阱是在中等收入时候发生的一种陷阱,这种情况主要在拉美国家发生过,现在还在发生着。咱们现在是不是从收入水平上已经进入中等收入了,但是不是出现了陷阱呢?也有点像。为什么?因为拉美国家出现收入陷阱的现象就是收入差距拉大,城乡矛盾加剧,社会包袱过重而外债加剧等,导致发展变成低谷,经济增长的黄金时期结束,然后走向下坡路。中国现在会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现在从增长率情况上看还没有出现,但是中国也出现了收入差距拉大或者是矛盾增多的情况,所以咱们要避免这种做法。但是也有很多国家跨过了这个阶段,比如日本和韩国、新加坡,它们成功跃过了这个阶段,都成了发达国家了。
主持人:您赞同中国在未来七年之内人均GDP翻番,所以是不是预示着您觉得中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并不大?
袁钢明:不是这样的,因为现在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跨过了中等收入陷阱,但它的前提首先是没有中等收入陷阱。我觉得这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预测,也能够实现。只要我们国家掌握好情况,在经济政策上不要犯大的错误,就可以实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目标。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