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中国金融 >> 正文内容

外资公司热衷中资公司观望 变额年金试点谨慎起步

来源:解放网-解放日报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08日

  酝酿1年之久的变额年金试点终于启动,根据5月中旬保监会下发的《关于开展变额年金保险试点的通知》和《变额年金保险管理暂行办法》,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和厦门5地将作为首批试点城市经营变额年金。在分红险分红水平普遍平淡、传统寿险跑输银行利率的背景下,变额年金的面市给市场带来一阵清新之意。

  不过,对于此次变额年金试点,合资寿险反应积极而中资寿险仍处于观望中,已确定参与试点及上报相关产品的合资寿险有中美联泰大都会、信诚人寿、金盛人寿等,而市场份额前5的中资寿险几乎都按兵不动。上海财经大学保险系教授许谨良指出,目前国内投资环境下缺乏相应资产匹配的最低收益保障,投连险市场空间不如往年,年金保险又没有税收优惠,因此变额年金恐怕很难形成潮流。

  试点面市谨慎

  变额年金是指包含保险保障功能,保单利益与连结的投资账户投资单位价格相关联,同时按照保单约定具有最低保单利益保证的人身险产品。保监会人身险监管部主任梁涛表示,近10年来,养老年金类产品发展缓慢,是保险业长远健康发展的一块短板。进行变额年金保险试点,有利于弥补此短板,是发挥寿险长期储蓄功能的战略性举措。

  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首席执行官贝克俊介绍,变额年金在欧美保险市场是一款主流产品,如在美国市场,1年大概有1700亿美元的保费,占到年金市场的8.5%。

  在贝克俊看来,变额年金的优势在于,能提供4种不同类型的最低保单利益保证,将会吸引同时需要保本和可变投资回报的客户。但其经营也对寿险公司带来挑战,一个是客户的收益,还有保险公司所谓管理的风险,同时还要满足某些客户的流动性需求。“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北美地区2008年变额年金的销售下降15%,管理的资产下降24%。这说明变额年金还是和资本市场密切相关的产品。 ”

  对于风险防范,保监会在变额年金试点伊始就开始布局。根据保监会要求,试点寿险公司应当经营投资连结险业务满3年;上一年度末及提交申请前最近两个季度末偿付能力处于充足Ⅱ类 (超过150%);建立支持变额年金保险管理模式的信息系统;并且试点额度不得超过最近季度末偿付能力下实际资本的4倍与80亿元的小者。在销售渠道方面,保监会明确提出试点寿险公司不得通过银行储蓄柜台及电话营销等渠道进行销售。

  对于销售渠道的“束缚”,许谨良指出,与现有产品相比,变额年金的定价更具挑战性;再加上变额年金通常较为复杂,银行柜面以及电话销售很难介绍周全,有可能会导致误导销售风险。


  未见巨头推动

  国泰君安保险业分析师彭玉龙认为,对投连险比重较大的中小保险公司特别是其母公司有变额年金经验的外资寿险而言,变额年金业务可能成为其发展重点。这一点也从上报相关产品的寿险公司名单中得到佐证。

  根据国泰君安近日在中国人寿的调研报告称,对于日前放开的变额年金试点,中国人寿暂时不提交试点的申请。“中国人寿近3年开展过投连险业务,但规模极小,虽然符合变额年金的试点资格,但短期内大力发展变额年金的可能性不大。 ”国泰君安报告如是称。

  早在2007年,新的投连险精算规则修订之后,中国人寿获准推出第一款新规则下的投连险精选价值投资账户。但根据中国人寿的产品策略,坚持以传统分红型业务为主,投连险规模控制在一定的比例内。从整体的保费构成来看,中国人寿对投资型业务并不热衷。

  “平安人寿的投连险业务则开展较早,满足变额年金的试点资格,但其投连险业务规模在逐年缩小,2010年投连险业务占比不到3%,近两年投连险新业务基本停滞。 ”有知情人士介绍,数据显示,平安人寿1999年推出国内首款投连险以来,10多年中该险种占比一直很低,截至2010年,平安人寿投连险保费收入153亿元,占寿险总保费的比例仅为1.46%。

  至于中国太保(601601,股吧),虽然早期曾经开发过投连险产品,但一直没有销售,即使在2007年投连险复苏之际,也未涉足这一领域,因而并不满足“投连险经营满3年”的试点条件。

  “2011年新会计准则的正式实施,降低了投资型业务对保费的贡献程度,这在很大程度上‘指挥’着寿险巨头内在的产品策略,这也是寿险巨头谨慎对待变额年金试点的内在原因之一。”有专家如是指出。

分享:

来源:解放网-解放日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