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的未来规模
来源:欧洲金融网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08日
普华永道发布《2050年的银行业》报告预测,到2023年,中国国内银行业资产预计超过30万亿美元,超越美国跃居全球第一。此份报告将中国银行业资产超过美国的时间提前了20年,经济危机之后中国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银行业出现高速发展。
金融危机爆发后,七国集团国内银行业资产及相关利润的全球份额在不断下降,金融危机将众多西方的银行“拉下马”,但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墨西哥、印度尼西亚和土耳其(简称“E7”)这7个发展速度最快的新兴国家的银行却避开了此次危机的影响。从市场价值方面看,中国的一些银行已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报告预计到2050年,E7(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墨西哥、印尼和土耳其)的国内银行资产总和将超过七国集团(美、日、德、英、法、意、加)银行资产总和的一半。这将给西方国家的银行带来压力,并促使西方国家的银行消除因信用危机所产生的影响。
普华永道的此份报告是基于对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信贷以及净息差等因素的估算。普华永道预计,到2050年,全球银行业资产将达到3000万亿美元。这份报告还指出,E7的增长将依赖于各自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开放市场引入新竞争,减少官僚主义和预算赤字,以及增加农村教育这几方面因素。
报告同时指出,印度的国内银行业规模有望于2035年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三。由于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将导致人口迅速老龄化,增长率将不断放缓。从长期来看,印度有潜力超越中国。
若各国政府实施广泛促进经济增长政策,且不会有任何灾难性事件导致经济偏离增长轨道,普华永道首席经济师John Hawksworth称,到2050年,全球银行业资产将翻两番,达到300万亿美元。
分析师认为,世界经济的地域布局会出现根本性的转变,将对就业机会、语言学习和金融体系产生巨大的影响。此次金融危机中,由于新兴市场的银行相对避开了资产价值缩水的厄运,这种转变在银行业中似乎得以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