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中国金融 >> 正文内容

银行欲打造“网联”平台

来源:深圳商报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01日

  日前,央行对27家企业发放第三方支付首批牌照,支付市场前景广阔,但同时也给商业银行造成一定压力。面对第三方支付的竞争,商业银行一方面表现出“既爱又恨”的复杂感情,另一方面抓住契机联合第三方支付,打造“网联”新平台。

  “近年来,第三方支付迅猛发展,一度对商业银行造成不小的竞争压力。”民生银行副行长邢本秀日前在《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蓝皮书(2010)》发布会上坦言。

  数据显示,2010年第三方互联网在线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10857亿元,2011年第一季度第三方互联网在线支付市场交易规模也达到3973亿元,同比增长接近100%

  “银行对于第三方支付可谓既爱又恨,一方面在第三方支付的带动下,商业银行信用卡网上支付得到蓬勃发展;但另一方面,银行从第三方支付获得的手续费在0.5%左右,远低于POS机1%至3%的手续费收益。”一位工行相关部门人士称。

  邢本秀表示,目前各发卡行几乎都开通了网上商城和网上支付平台,但是由于各家银行各自为战,不能形成足够的规模,品牌影响力不够,信用卡逐渐丧失了支付优势。在第三方支付的竞争压力下,各家商业银行却积极与第三方支付联手,开发新业务。

  银行业协会5月30日发布的《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蓝皮书(2010)》提出,借助网络技术,未来打造“网联”平台势在必行。

  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总裁杨科表示,下一步中国银行业将整合各家银行的网上商城,全力打造网联平台,使其成为形成功能强大,产品丰富,支付便捷,安全可靠,配套齐全的信用卡网上互联平台。

  “打造网联平台离不开第三方支付系统和网络技术的支持。”邢本秀说,在打造“网联”平台的同时,需要注重新型支付渠道的监管。

  专家表示,信用卡支付方式将从传统的现场POS刷卡向自主支付、非面对面支付和无卡支付扩张,其中很多支付方式的监管目前基本无法可依,制定《电子支付法》成为当务之急。需要出台专门法规,约束第三方支付机构、发卡行、商户、持卡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详细规定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准入条件、业务范围、风险管理等内容。

分享:

来源:深圳商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