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高层声音 >> 正文内容

詹向阳:新形势下中国商业银行改革的路径选择

来源:中金在线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09年11月02日

  本期做客嘉宾: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所长 詹向阳

  “作为我国现代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日前,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所长詹向阳做客《首席观点》,畅谈了我国商业银行改革开放30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分析了下一步国内商业银行改革将面临的挑战,并就商业银行未来发展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中国商业银行的改革成就

  记者: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我国银行业也迈开了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步伐。30年来,我国商业银行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的的成绩。请您谈谈,您是怎样看待这些成就的?

  詹向阳:作为我国现代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目前,中国商业银行已经成长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力量。首先,经过改革银行冲破了传统经营范围和领域,从简单再生产领域跨入扩大再生产领域,继而进入了消费领域,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全领域支持。进一步,银行突破了所有制方面的一切界限,除了国有、集体等公有制企业以外,对外资、合资、私营、民办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和自然人等各种经济成分的经济实体,银行都一视同仁地提供贷款和金融服务。银行打破了原有的所有制界限、产业类别界限、固定资产与流动资金界限、经济运动环节界限,形成了无所不在、渗透到经济每一细胞的金融经营覆盖网络。银行作用范围已达到了高度的社会性。其次,银行融资总量极大扩增,成为我国融资主渠道。有数据表明,上世纪80年代以来,银行每年对社会经济投入的资金量迅速增加。截至2008年的20多年来,银行以年平均20%以上的速度增加着贷款的投入量。银行贷款总量已由1984年的5000多亿元上升为2009年上半年的39万多亿元,银行已成为与财政投资并重的主融资渠道之一。巨大的和高速增长的银行资金供给,成为中国经济连续30年保持高速增长的主要支撑之一。其三,中国商业银行资产规模30年来保持了年平均20%的增长速度,中国四大商业银行已经进入全球市值最大的20家银行排名,其中中国工商银行已经排名第一。

  中国商业银行体系的稳定性发生了根本变化。中国商业银行稳定性提高的主要标志,是国有商业银行成功地实现了改制转型。2003年起,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通过股份制改革,实现了产权结构多元化,保持了国家的绝对控股地位及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确立了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建立了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管层组成的现代公司治理架构,形成了决策科学、执行有力、监督有效的运行机制。可以说,国有商业银行成功的改制上市,是中国金融改革的一次大提速,它根本改变了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形象、经营状况和竞争实力,使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得到根本改观。这一点在本轮国际金融危机中得到了充分证明。在国际银行业遭受巨额亏损纷纷倒闭破产的同时,中国银行业保持了盈利的正增长和资产质量的稳定。中国经济之所以较少受到危机的直接冲击,并较快进入复苏,中国金融体系特别是商业银行体系的稳定起到了重要的和关键性的作用。

  中国商业银行确立了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基础。首先,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有了大幅提高。其中工商银行,自2003年引入国际审计以来,过去7年的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37.5%,成为全球成长性最好的大型银行之一。近两年中国商业银行充分分享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红利,经营规模和盈利能力都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2006年至2008年9月,11家样本银行平均的资产增长率达23.2%;11家样本银行平均的贷款增长率达18.7%;11家样本银行平均的利润增长率达66.6%。即使在次贷危机恶化升级为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商业银行仍保持了全球少有的稳定的经营效益。

  中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与改制同时起步的是中国商业银行的战略转型。迫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竞争的加剧,基于对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化将成为我国金融业今后10年主要发展趋势的判断,中国商业银行在近年开始实行经营结构的转型。这是一场以综合化经营为目标的深刻革命。它不是发生在个别银行身上的个别现象,而是国内商业银行共同的行为取向。经过几年的努力,这场战略转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中国商业银行的非信贷资产和手续费佣金收入等非利差收入有了较大增长。

  中国商业银行初步建立了跨市场、全球化的经营格局。中国商业银行自改革开放以来,跟随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加快了国际经营网络的建立。至今已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1000多家机构,总资产超过3000亿美元,基本形成覆盖世界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和我国主要经贸往来地区的全球化服务网络。通过收购和控股境外非银行金融机构、合资(独资)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等方式,中国商业银行进入了牌照类投行、基金、保险、租赁等领域,初步形成跨市场的经营格局。
  中国商业银行改革发展的前景展望

  记者:您认为我国商业银行未来的改革发展将会面临什么样的挑战?

  詹向阳:挑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第一,中国经济周期性的波动,使银行资产质量面临严峻的考验。周期性波动是经济运行不可避免的规律性表现。作为新兴的市场经济体,我国已经经历了30年的持续高速增长,经济在高速稳定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诸如发展不均衡以及环境污染和过高能耗等不可承受之矛盾,经济周期性波动的风险正在积累。并且,国际外部环境的恶化加剧了中国经济波动的风险。特别是爆发于2007年第三季度的美国次贷危机,经过延展已经升级为全球金融危机,并进而把全世界带到了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全球性经济衰退之中。为抵御外来风险,我国及时调整了宏观调控政策和重点,扩大内需和投资拉动等经济刺激计划在保发展保增长中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也加剧了发展不平衡的结构性风险。商业银行在响应国家号召,大力投放贷款以带动经济复苏的同时,面临确保巨额新投放信贷资产质量的严峻考验。今后几年,由于外部经济环境复苏缓慢,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面临较多困难,国内商业银行将面临资产质量恶化的可能。

  第二,中国商业银行将经历金融脱媒和利率市场化的双重夹击,利差将收窄。利率市场化在我国已经在较大范围内实现,目前仅有本币存贷款利率维持管制利率。为兑现我国的加入世贸组织承诺,本币存贷款利率将在不久的将来实现市场化。利率市场化的基本走势就是银行存贷利差收窄,我国将由目前3%左右的净利差向发达经济体2%左右的净利差靠拢。这将对那些以传统存贷款为主体的商业银行形成严重的生存威胁。利率风险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今后面对的最主要的经营风险。与此同时,金融脱媒化趋势在我国将会有更快的发展。在债券市场发展已经提速的基础上,股票、基金、期货等都将加快发展步伐,下一步资本市场的恢复性发展将进一步增加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总量中的占比,相应的以银行为媒介的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总量中的占比将会进一步降低,金融脱媒现象将更加剧烈和明显。并且,在我国,金融脱媒化与利率市场化的趋势交织在一起,利率市场化所导致的银行利差缩小将加剧金融脱媒的速度和幅度。这两种趋势将迫使我国商业银行进一步加快战略转型,经营结构和盈利模式将发生重大调整。

  第三,国内银行业市场竞争加剧,银行业结构将会发生巨大变化。一是外资银行将大量进入,成为中国国内市场的重要竞争者。尽管目前发达经济体的银行受到次贷危机重创,竞争力大大降低。但是,经过艰难而痛苦的重组改造后,国际大银行的竞争力将会重上一个新的台阶。并且,由于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仍是全球的投资热土,外资银行在后危机时代仍会加强对中国市场的进入,成为我国境内银行业市场的主要竞争者。中国银行业必须利用危机时期受影响较小的机遇,抓紧时间强化自身竞争力,以应对后危机时代更加剧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二是民间资金将融入正规金融体系。从现在起,在我国解决农村金融供给短缺的结构性问题过程中,将有大量民间资本掺入进来,大量私有资本性质的小型农村金融机构将会出现,我国对国内私人资本封闭了60年的银行和金融机构大门将由此打开,这将是今后几年我国金融组织体系的最大变革之一。另一方面,一直在正规金融体系外循环的民间资金将受到规范并逐步融入正规体系。大量原来存在于“地下”的民间借贷组织改组为小额信贷机构。有资料统计,截至2009年3月,我国已开业的小额贷款公司已达583家,还有570家正在筹建。这种金融结构的改变将使我国银行业竞争加剧,市场份额面临重新划分。

  记者: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下一步改革开放国内商业银行的当务之急是什么?

  詹向阳:一是主动转变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面对国际经营环境的恶化和国内经济下行带来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下降的风险,面对国内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化带来的传统存贷款市场与收益收窄的压力,面对国际国内竞争加剧的压力,国内商业银行必须主动实施经营模式、增长方式和经营结构的战略转型,积极发展综合经营,全面调整资产结构、业务结构、负债结构、收益结构、客户结构、营销渠道结构以及员工知识与技能结构,使经营结构转变为传统存贷款业务与投资性、交易性和收费性业务并重,信贷资产与非信贷资产并重,贷款利差收入与非信贷收入并重的集约化、多元化和综合化结构,实现经营模式由以规模扩张为主向以质量效益为主的转变,实现增长方式由主要依赖传统存贷款业务收益向多元化综合化收益的转变,提升核心竞争力和金融服务水平,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保持我国商业银行稳健和持续的发展,最终建设成为治理优良、资本充足、内控严密、服务和效益良好,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的现代金融企业。

  二是自主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作为国内商业银行,为了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经营环境,化解结构性与体制性风险,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必须创建创新型银行,通过大力推进体制、机制、管理、业务和技术创新,推动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转变和竞争力的提高。要正确看待金融创新,在正面吸收次贷危机教训的基础上,鼓励和勇于创新,继续通过创新加快综合化经营步伐,以并购、合资等方式拓展证券、保险等业务领域,建立中国自己的投资银行和具有完备服务功能的金融控股集团;要通过创新稳步完成以客户为中心、以风险控制为主线的业务和管理流程改造,建立高效的营销团队和强大的产品支持体系,打造专业化、集中化的风险管理平台,完成从部门银行向流程银行的转变;要发挥金融技术创新对业务和制度创新的推动与支持作用,优化科技投入结构,提高科技开发效率,增强引进消化吸收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全面赶超国际金融业科先进技水平。

  三是积极应对后过渡期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的挑战。后过渡期内外资银行将在大量进入的同时成为中国境内市场的重要竞争者。为了应对外资银行在核心客户、核心业务、核心人才等核心竞争力上面临的新挑战,国内商业银行必须通过体制、机制、经营模式、经营结构、业务、产品、技术、工具等全面的自主创新,迅速扭转在公司治理效率上,在跨市场跨行业综合经营和转移风险的能力上,在提供个性化、差别化客户服务上的相对弱势,提高应对后过渡期挑战的能力和竞争力。

  四是积极应对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化。国内商业银行必须进一步推进经营转型,加快综合经营步伐,积极应对利率市场化的严峻挑战和金融脱媒化风险。要主动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和收益结构,积极发展投资和交易类业务,大力发展收费及佣金业务,提高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及经济周期性波动挑战的能力。要强化对宏观经济走势和金融市场变化的研究,加强利率、汇率等市场风险的监控与防范,创新利率、汇率风险管理工具,构建市场风险监测、预警、计量和处置的新机制。要加快综合经营的步伐,大力发展中间业务,通过多渠道、多元化资产营销,提高收益率和盈利能力,缓解外部危机和经济波动带来的盈利下滑压力,提高应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利差收窄的能力;要充分发挥分销渠道交叉销售功能,积极发展银证、银保等跨业合作产品,提高应对金融脱媒化挑战的能力。

  五是加速国际化经营步伐。国内外市场的进一步融合及国际银行业的发展趋势,促使国内商业银行必须加快国际化经营步伐。尽管发生了国际金融危机,但是银行国际化经营的趋势不会因此而改变。国内银行加速国际化经营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加快本土业务的国际化发展。要大力推进本外币业务的一体化经营,进一步完善境内外联动发展模式,把人民币业务优势转化为推进国际化发展的战略支撑。二是加快推进境外网络的拓展和境外机构的本土化经营。要积极创新跨国经营思路,综合运用并购、申设、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稳步构建全球化网络体系,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推动转型、转移风险、提高收益;要充分满足我国跨境经营企业的国际金融服务需求,为跨国企业提供全球化金融服务;要推动境外机构充分融入当地市场,以境外机构人才的本土化、国际化来带动业务的本土化、全球化经营发展。

  詹向阳 研究员,经济学博士。现任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所长,中国工商银行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办公室主任、博士后指导教师,中国城市金融学会秘书长,中国金融学会副秘书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首都经贸大学客座教授。撰写和主编了《论中国不良债权债务的化解》等20余部著作,近10年发表学术论文近100篇。

分享:

来源:中金在线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2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