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深度视野 >> 正文内容

陆金所“试验田”:平安的金融帝国梦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汤浔芳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26日

    提起陆金所,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平安集团互联网金融战略,其次是互联网投融资平台。

  凭借国内大金融集团——平安的支持,在P2P网贷行业,陆金所一出生便有了较好的品牌与信誉。

  “平安公信力好、品牌有优势,借着平安,陆金所也获得了前期发展的一定优势。” 陆金所副总经理黄黎明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去年上线,经过几个月的测试,今年年初才开始放量,陆金所并没有打广告,只是依靠口碑传播,截至目前,整个平台的交易量突破8亿元。

  背靠平安,陆金所也给人更多的遐想。不少行业人士认为,是平安试验创新业务的一个棋子,更是平安集团实现梦想的一个平台。

  8月22日,一位金融行业高管告诉记者,“未来,陆金所的主要业务并不会只是做针对个人的P2P网贷平台。”通过陆金所,平安可以整合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业务,实现平安的金融帝国。未来,大宗商品交易、大型投融资项目都可以通过陆金所来实现。

  或许,平安集团对陆金所的定位可以从陆金所的全名——“上海陆家嘴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市场股份有限公司”上窥见一斑。

  欲提升贷款额度

  与其他平台上的经营情况类似,目前,陆金所平台上的贷款人60%~70%是个体工商户,贷款利率在央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40%。借款人大多来自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人,而贷款人往往来自民营经济比较发达,对资金需求比较强烈的地区。

  与其他P2P平台将债权分拆不同,陆金所进行的是“一对一”的投融资配置。陆金所相关负责人介绍,借款人与贷款人是一对一的完整债权,如果借款人要将债权转让,那也是完整转让。一位P2P行业专家认为,这一做法,让P2P平台上的资金不具备乘数效应。

  并且,平安旗下的平安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为陆金所平台上的贷款提供偿付违约担保。

  陆金所相关负责人表示,陆金所平台上每一笔贷款都是有担保的,可以给借款人以稳定、无风险的收益。如果贷款人违约,那么担保公司给代替赔付。相应的,贷款人需要根据自身信用情况支付给担保公司担保费,这笔费用由贷款人承担。

  在还款期限的设置上,一年期、两年期、三年期都有。大部分情况下,借款人会选择做三年期的贷款,这样下来,每个月的还款压力会比较小。

  目前,陆金所提供的无抵押贷款额度为1万-1.5万,平均贷款额度是4万。未来,会逐步提升至10万到30万。“我们并没有设计贷款额度要达到多少万,而是根据客户的需求来变。但陆金所还是以小额为主,银行贷款的小额是在30万元以上。”黄黎明说道。

  有了多种业务类型,对P2P平台的规模发展也有很多好处。但黄黎明坦承,陆金所并没有给自己制定这样一个目标,P2P业务的风险较高,如果只想着借互联网将规模做大,不控制好风险,那么是容易出问题的。

  “P2P网贷的风险控制有3个重点:资金安全、流动性风险与信用风险。”黄黎明认为,资金安全必须实现平台资金监控,如果经营者把资金都拿走了,那会让投资人遭受损失。资金是需要被监管的,不能让平台拥有支配权。并且,平台不能去创造流动性,而应该由客户自己创造。

  对于信用风险,这是一个难题。由于,P2P网贷属于信用贷款,大多数贷款人没有抵押物,没有资产证明,没有工作单位,个体工商户甚至都是现金往来,银行也没有其账目记录。这意味着无法通过传统的手段来收集它们的信用。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陆金所发现,个体工商户的风险不见得比中小型企业高,但肯定比大企业的风险高,所以利率会略高一些。未来,会根据每个贷款者的信用情况,来划定利率区间。

  “P2P的未来一定是在中国。” 黄黎明觉得,国外传统金融系统比较完善,各层次的客户都能得到良好的服务,P2P并没有太多机会。其次,国外有钱人都是40岁以上,对互联网等新技术的接受度比较低,不太会考虑P2P投资,而中国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中有很大比例的富裕人群,他们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对P2P乐意尝试。再者,中国中小企业从传统金融渠道融资的成本很高,往往无法得到满足。这些都为中国P2P行业发展提供了机遇。

  不轻松的风控

  目前陆金所仅推出了一款面向借款者和出借人的个人借贷中介服务——稳盈-安e贷。借贷双方通过这个服务达成交易,而陆金所负责向借贷双方提供中介服务,如发布借款需求,管理借贷双方以及担保公司之间的借贷及担保活动、借贷资金的划拔等。

  从电商产品经营的角度看,整个陆金所平台只有一款产品,那么购买与销售比商品类电商简单得多。但在运营的过程中,发现并没有那么容易。商品类电商需要给数千人产品制定复杂的线下定价促销策略,后端还需要物流。而金融产品既不需要复杂的定价,也不需要物流。但金融产品的难度在于需要100%保证“交易数据的安全,不允许出错。”

  陆金所深知金融电商平台成功运营的要求是个人借贷资金划拨操作是否合规,交易数据是否安全,投资者是否全面了解借贷条款与投资风险。对于这些“运营要素”,陆金所一直在探索。目前,陆金所的员工有300多人,其中从事技术的员工占到40%,另外还有不少的产品研发员工。这些员工很大一部分是风控。

  陆金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陆金所的“杀手锏”是负责风控技术、建立风控模型的团队,其中运用了大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在风险数据上,陆金所依靠的是平安集团积累多年的个人金融消费风险管理数据模型。

  依据这个模型,每一贷款人的相关数据都会利用这个模型“跑”一遍,用统计学工具得出这位贷款人的风险分数,据此进行评级。

  由于目前陆金所平台上的贷款人大多数是个体工商户,而这些用户往往未被纳入国家征信数据中。每隔几个月,根据不同类型贷款人的实际还款情况,来动态调整相应的信贷消费风险管理数据模型。

分享: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