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深度视野 >> 正文内容

危险的“直存款”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杨洋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15日

    作为一种新的“理财业务”,北京某财富投资公司推出的产品足够吸人眼球。与普通理财产品有着明显不同的是,客户只要将钱存入银行,便能得到比银行存款利息高出至少4倍以上的收益。

  该公司董姓理财经理反复向记者强调,钱就存在银行你自己的账户上,一点风险都没有。

  当记者百思不得其解时,某业内人士一语道破其中奥秘,“这种所谓的‘理财产品’性质与‘直存款’相同。”

  而在“直存款”的背后,是一条隐秘的利益链条———中介揽储、储户存钱、银行放贷、借款人获得满足。维持这条链条运转的是10%甚至更高的融资成本。看似毫无风险,实则危机四伏。

  是“馅饼”还是“陷阱”?

  “50万元一年期定存,利息至少是6.5万元,而普通银行存款只有1万余元。”董姓客户经理向记者举例说。

  是天上掉馅饼?还是投资陷阱?经记者核实,该财富投资公司是一家在工商部门注册的,有着合法手续的机构。不仅如此,虽然成立只有一年时间,却多次因业绩的突出被一些媒体报道。同时,通过网上查询,找不到任何一条有关该“理财产品”的负面评价。

  “你信吗?”在网上一位直存款中介人员反问记者,他同时解释说,到银行存款,存款到期取得利息,利息却比正常的存款利息高,这些特征与“直存款”一模一样。

  “你要存款吗?有贴息人急着用钱,不管利息多高都能给。”在了解到记者有存款意愿后,该中介向记者抛出了更诱人的条件。

  在网上,记者输入“直存款”三个字,得到的信息少之又少,少数几个留下联络方式的直存款中介人员,面对记者“怎么参与直存款”的询问,多给出似是而非的答案,并告诉记者“直存款违规”。

  其实,直存款并非银行专业术语。在记者采访中,多位银行工作人员均表示,不知道什么是直存款。

  这是一个“不为外人道”的圈子:他们将资金方称为“银主”;将资金需求方称为“口子”或“贴息方”。一个广泛流传的说法是,由于在银行信贷额度不足时,无法给符合条件的借款人即口子放贷。于是,在中间人的协调下,一个或者更多银主将钱存入银行,增加银行存款规模,换来贷款额度。银主的报酬是:可获得口子的贴息并到期从银行提取到本金及银行存款利息。

  由于违规,直存款活动虽在几年前就已出现,但一直处于地下活动状态。某银行北京中关村支行一位客户经理就对记者表示,私底下,这种活动确实有存在的可能。

  “帮凶”还是“无辜受牵连者”?

  在直存款活动中,有一个环节无法缺少———银行。在记者得到的一份直存款选项列表中,就有如下选项:

  “北京四大行纯阳光定存2亿元一年直贴3.5%,要个人款;西安四大行纯阳光定存20亿元5年直贴17.5%,要企业款;南方某市四大行非阳光定存30亿元一年直贴18%,要企业款;汉中四大行阳光定存20亿元5年直贴18%……”

  “直贴”指的是口子贴息。以20万元一年期定期存款为例,目前银行存款利息为3.25%,口子贴息为3.5%,最终银主获利可过万元。“阳光定存”指的是,资金如普通存款一样,可开通网银,可全国联网查询;与之相对的是,“非阳光定存”。“非阳光定存”指的是银主存入银行的钱只有在开户行才能查到。也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非阳光定存”,银主在银行根本查不到存款信息,这是因为银行将钱直接划给口子。不过这种说法未得到有关人士证实。

  上述财富投资公司所谓的“理财产品”同样也有银行的身影,其理财产品介绍书中有这样一段流程办理说明:客户将理财资金存入本人银行卡活期账户中,公司出据债权,委托银行扣划。

  那么在这些活动中,银行是“帮凶”还是“无辜受牵连者”?从今年受审的几起案件来看,银行大多对企业间或个人与企业间的直存活动并不知情,但由于银行内部管理、风险防控上出现漏洞,恰恰令其成为中介或口子融资的工具。

  中介或口子也正是利用人们对银行的信任,提高人们对直存款的认可度。

  另据上述直存款中介介绍,银主“更愿意把钱存在四大行,相对安全有保障”。该中介还表示,直存款期限可分为一天、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长一点的就是一年、三年、五年,对于借款期限问题,这位中介的回答比较简单:“都是按照银行存款设定的期限来。”

  这位中介还向记者透露,“一天存款又被成为冲点,主要是为了银行能够完成揽储任务。”这在某种程度也说明,个别银行或其分支机构对直存款或许并非完全不知情。

分享:

来源:金融时报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