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杨佼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04日
“钱荒”之后,一些股份制银行眼瞅着同业业务隐藏的大量风险和对自身利润的侵蚀,开始考虑改变“打法”。
银监会主席尚福林日前在参加2013陆家嘴论坛时曾表示,商业银行的同业业务结构存在缺陷。对于尚福林的此番表态,外界普遍认为,监管层将对银行同业业务进行“整肃”。
调整“打法”
对于同业业务,平安、兴业、民生等股份制银行近年来发展较快。公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兴业、民生、平安三家股份制银行同业负债在负债中的占比分别达到35.08%、26.38%、36.14%。
民生银行和兴业银行已先后表态,作为业务亮点,大力发展同业业务的战略不会改变,但会根据市场和监管情况,对业务策略进行调整。
“市场利率的提升,对兴业银行原来的资产和负债业务产生一定影响,目前重定价部分的同业负债平均利率会上升100多个基点,6、7月份各有1700多亿元的同业资产到期,资产的重定价很快可以调整。”在6月26日举行的投资者交流会上,兴业银行计划财务部总经理李健表示,“对其中低收益的同业资产业务,到期就退出不做。这虽对资本回报率贡献不大,但却有助于改善流动性。”
“同业业务涉及门类很多,现在可能还没有细的退出清单。”昨日,另有兴业银行人士称,对于计划退出的同业业务,总的计划已经形成。
“现在还没有听到说要对同业业务调整的说法。”昨日,平安银行内部人士对本报记者说。
民生银行亦在6月25日举行的投资者交流会上称,正在研究下半年同业业务的开展,7月20日前将对超标非标理财产品清零。
上述研究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同业存款是收益率较低的业务,这部分业务可能会收缩,此外期限错配严重、风险高,而收益率相对较低的非标理财产品类资产和业务也有调整可能,从而达到压缩同业业务规模的目的。
冲击几何
正是快速增长的同业业务,令一些股份制银行获利匪浅,但结构的调整将对其利润产生直接冲击。
调整同业资产期限结构,降低期限错配,作为同业资产占比最高的三家银行,兴业、民生、平安三家银行所受冲击可能相对较大。
招商证券认为,按增速和价格两方面均下降20%的悲观假设,同业业务对银行业今年全年利润的负面影响约为4.2%。
不过,从目前来看,兴业和民生两家银行目前的调整,都着眼于平衡流动性和保证利润。按它们的说法,退出的只是低收益的业务。
在交流会上,兴业银行称,下半年的资金市场总体还是“紧平衡”。因此,该行将继续抓好负债业务,在银行都在压缩资产的情况下,如果流动性和负债业务做好了,未来资产业务仍有很多机会,因此6、7月份的同业资产到期后,新业务收益率也会随之提高,利差还能保持稳定,全年的盈利完全可以实现,并超额完成年初的计划。
不过,上述研究人士认为,随着去杠杆的推进,银行同业业务利差趋势性下降,将直接影响银行的利润。
上述券商研究部门主管分析,业务结构调整之后,银行同业业务将会出现规模萎缩、增速放慢、利差下降的局面,与同业业务相关的衍生业务也会受到影响。多重因素叠加之下,自然会冲击银行的利润,而这一影响可能将是长期的。
“业务结构调整虽然不会使银行的利润产生特别明显的波动,但这个影响可能是长期的。”他说。
华泰证券亦认为,从长期来看看,银行对同业业务期限结构的调整,将会导致行业业绩和净息差分别下降3.5%和5.8%。其中民生、兴业、平安三家银行净利所受冲击超过4个百分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