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富兰克林·艾伦 钱军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27日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应完成由政府主导、投资密集、出口导向型,向依赖国内消费和私营企业的经济体的转型。金融体系能够通过达到以下五个目标来推进这一过程。
我们对“混合型”企业的定义是所有非国有、未上市的企业,包括私营企业和地方政府部分所有的企业(比如乡镇企业)。混合型企业的产出增速远高于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它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者;1990年至2010年,混合型企业平均雇佣了超过77%的非农产业劳动者。
由于大多数银行贷款都流入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混合型企业并不能依赖市场或银行筹集资金。除了内部资金外,这些企业还靠“替代融资渠道”,或所有的非银行、非市场的资金来源融资,包括各种类型的私人信用机构,以及由企业、投资者和地方政府组成的形式多样的金融联盟。这些融资机制的运行大都依靠法律系统之外的治理机制,比如不同的联盟和非正式机构之间的竞争,以及信任、信誉和关系。我们认为,对像中国这样处于快速发展期的经济体来说,在法律系统外的商业活动要比基于法律的金融和商业活动更有活力。替代金融部门与银行、市场的共存模式将继续推动混合型企业的增长。
二、开发更多的金融产品,开辟金融市场新领域
上海证交所和深圳证交所建立于1990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也在上世纪90年代从无到有,迅速发展。过去十年,不论是证券市场还是房地产市场,都经历了一个盘整期,体现出较大幅度的震荡和投资者的大量短期投机行为。
纵观全球金融市场的历史,有一条重要的教训,即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无法为投资者和企业提供足够的风险分散机会。中国的金融市场需要开辟新的市场领域(尤其是债券市场),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包括金融衍生品),以提高中国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中国也需要深度开发市场,提高市场效率,为企业、家庭和各级政府提供筹集大量资本的渠道。
近年来股市相对疲软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市场机制不完善和监管低效。公司治理的一个难题是政府持有大量非流通股。好消息是,过去几年中,不少非流通股得以解禁,进入到自由流通市场。创业板的建立使得越来越多的混合型公司获得上市机会。中国需要培训更多的法律专家和会计及金融领域的专业人员。共同基金和对冲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应在市场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中国的机构投资者的资产规模相对还较小。
三、发展私募和风投,为新产业提供资金
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在过去30年里发展低成本、劳动密集、出口驱动的制造产业,但随着收入增长,劳动力成本也水涨船高,中国已无法继续依靠这些产业维持其长期增长,无法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所以,中国需要发展新产业,并在世界范围内成为这些新产业的领导者。
对新产业来说,市场比银行更适合作为其资金来源,因为对新产业进行评估时,过去的经验显得不够充分,而且投资者很难形成一致的投资意见。如果投资者预期该新产业具有良好的利润前景,那么他们可以通过市场为其提供资金。实现这一过程的关键环节就是私募投资和风险投资部门。美国的风险投资者之所以能筹集大量资金,是因为美国的IPO市场活跃且与风投关系密切。
私募和风投的发展能够为中国的新产业提供融资。中国的特别之处在于它能兼顾传统产业(比如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比如太空领域、生物基因领域和环保能源类产品)。中国的情况与上世纪70年代韩国等不同,后者优先发展制造业。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