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深度视野 >> 正文内容

信用证套现乱象背后:谁助推了“劣胜优汰”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夏心愉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07日

    又是国际信用证套现。

  从PTA、融资油、融资锌,到近期被炒得沸沸扬扬的电解铜,似乎那些单位价格相对较高、产品标准化、进口交易量大、市场贸易繁荣的大宗贸易商品,都容易被炒家盯上,成为套利者的工具。

  不过,应该挨板子的显然不是这些商品,而是信用证套现乱象的制造者和“同谋”。

  不务正业

  在利差、汇差,尤其是打了出货时间差套取相当一笔低息短期融资的诱惑下,信用证套现炒家大行其道。配以滚动操作,炒家相当于长期占用一笔资金;将融来的资金作为保证金再开具信用证,炒家相当于叠加杠杆,融资金额越来越大,风险越积越多。

  当全球经济上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人民币火热升值,炒家们“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当中国金融并未真正“下沉”而仍“傍”着大企业,依托大型贸易公司的大宗贸易融资往往受到银行青睐,融资往往比一笔普通贷款更便利。当市场资金面从紧,抑或是楼市、股市大涨,通过信用证低息套来的资金可在市场上博取更高收益。

  一名浸淫PTA贸易套现多年的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银行业的基础要件是低息进钱、高息出钱、风险控制、杠杆匹配,而这些,在他的经营模型里都有。

  但问题是,一旦大宗商品价格从巅峰滑落,大宗商品外贸领域开始出现不景气,那些套保不力的炒家,往往成了水落石出前最先被抛到岸上的鱼。

  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的锌、铜、PTA等外贸套现集体“败血症”是一个教训,眼下的融资铜困局又是一个。只是有意思的是,这个行业的观察者似乎换了一批,于是媒体上接连出现“揭秘”、“爆料”字样,然而至今呈现的内容几乎都是5年前的翻版。这或许暗示了,5年前那次套现手法“浮出水面”后,所有针对性的风控模式的探索,并没有达成预期的效果。

  一个轮回,不过是经济周期的印证。

  更麻烦的是,在炒家的具体操作里,为了尽快地出货套利,他们往往都做着从实际贸易来计算的亏本生意。市场价格暴跌会使他们进口越多、亏得越狠。

  而在那些长了“蛀虫”的大宗贸易行业里,“劣胜优汰”的机制首先就是从“价格战”开启。《代开信用证套现者的仓皇自白:我的资金链要断了》中的张先生,为了博取套现后资金拆放的收益,必须尽快出货,“亏本价”是最好的办法。

  福建籍钢贸商早年对市场的垄断,依赖的工具之一便是这种扭曲的价格机制。因为做大贸易流量才能换取银行更多的授信额度,在贸易上的亏损总低于在高利贷和房地产上的收益。不得不承认,在房地产价格蹭蹭向上涨的时候,他们“爱拼才会赢”。

  但问题是,本分进口贸易商只能靠进出货差价过活,必然在价格战中败北,失去客源,逐渐被挤出行业。或许就是在这样“劣胜优汰”的机制推动下,一些行业里“务正业”的人越来越少。

  谁是“同谋”

分享: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