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22日
课题组成员:连平、周昆平、唐建伟、陈鹄飞、王宇雯、李莹
执笔:陈鹄飞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近来各方热议的话题。有憧憬也有争议。首先,我国的城镇化是否仍有提升空间?观点有分歧;其次,新型城镇化“新”在哪里?意见也莫衷一是。在此情形下,如何测度未来城镇化的提升空间,清晰界定并厘清新型城镇化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路径,无疑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报告第一部分探讨中国城镇化的发展空间,第二部分论述新型城镇化的特征和发展路径,第三部分指出新型城镇化战略下商业银行的机遇和挑战,最后一部分则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中国城镇化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就我国未来城镇化是否有提升空间的问题,有学者主要从“我国的绝对城镇化率水平、工业化与城市化相对关系、第一产业劳动人口转移数量”三个角度来观察,认为,中国进一步城镇化的空间有限,中国的“后城镇化”可能会蜕变成经济增长的阻力。
对此,我们持相反观点。我们认为,中国的城镇化不但没有结束,而且还在进一步深化。当前我国城镇化正处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城镇化将是中国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动力源(600405,股吧)泉所在。
首先,从世界范围内绝对城镇化率水平的比较看,中国城镇化率仍有进一步提高空间。
据世界银行公布数据,2011年高收入国家的城镇化率水平为80.50%,而2011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我国城镇化率仅为51.27%,两者相差约30个百分点;就全球平均城镇化率水平比较来看,2011年全球的平均城镇化率水平为51.99%,我国的城镇化率也未能达到全球平均水平。
中国的绝对城镇化率仍有进一步增长空间
资料来源:World Bank,国家统计局,交行金研中心
其次,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相对比率看,我国的城镇化发展明显滞后于工业化,未来城镇化水平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美国发展经济学家钱纳里(Chenery, Hollis B)(1988,1989)在对二战后100多个国家的工业化率、城市化率数据研究后发现,当人均GDP小于100美元时,一国的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应大致持平;而当一国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的“贫困陷阱”进入中低收入国家行列后,城市化率就会领先工业化率近30个百分点,也即“中低收入”国家的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的比值通常约为1.3左右,且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进一步增长,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的比值相应呈现出上升态势。
世界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中国的城镇化率为50.50%、工业化率为46.61%,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的比值仅为1.08。而同期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发达经济体的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的平均比值约为3.4-3.5左右,显著高于我国现有的水平。即使是“金砖国家(BRICS)”巴西、俄罗斯、南非和印度,2011年底这些国家的城市化率除以工业化率的比值也分别达到了3.07、1.99、1.18和2.02。
对比世界银行公布的1989年-2011年间世界范围内的城镇化率/工业化率水平,中国的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的比值甚至较“中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还落后30到40个百分点。因此,相比于工业化进程,我国的城镇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