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深度视野 >> 正文内容

城商行需重点提升信贷以及外部监管风险管理

来源:中国金融网    作者:周子章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21日

    城商行风险管理正在成为今年的一个新焦点,尤其是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深化,城商行在融资以及信贷管理方面的问题开始抬头。

  震动全国的齐鲁银行骗贷案有了最新进展,据相关媒体报道,该案核心人物刘济源已开庭受审,并被控贷款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票据诈骗罪、诈骗罪四宗罪。根据起诉书涉案金额统计,齐鲁银行案涉案金额超101亿元,其中涉嫌诈骗银行100亿元,涉嫌诈骗企业1.3亿元,案发后追回赃款79亿余元,实际损失恐超21亿元。

  案发至今已两年多,但对该案件的审理再次警示人们: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时刻不容放松。正如北京银联信投资顾问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符文忠所说,齐鲁银行骗贷案折射出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城商行风险管控能力较弱,让一些不法犯罪分子有机可乘、见缝插针,对我国经济秩序的健康发展有巨大的破坏作用。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齐鲁银行案还没有最终结果,但城商行在风险管理方面并没有引起相应的重视,不少城商行还出现所谓的金融创新以应对市场的发展,给银行风险管理留下新的空白。而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宏观经济的持续调整,银行信贷调控持续,以及对城商行融资扩张监管的进一步加强,因此城商行在自身风险管理将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这对于城商行而言,目前不仅要加快信贷方面的风险内部管理,还需要加强来自市场以及监管层面的不确定性风险把握。

  首先对于银行系统内部的信贷管理方面,不少城商行存在着利用存贷比漏洞进行伪创新,这种情况在浙江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比较普遍,这也进一步的印证了这一地区银行不良贷普遍高于全国各地。

  已被银监会明令禁止的“存贷挂钩”仍存在于一些小银行,并隐藏在“存款积分制”等花样中。与此同时,一些资金掮客及中介利用小银行的“揽储难”和小企业主的“贷款难”,为双方牵线搭桥,变相提高了客户贷款成本,也变相为银行高息揽储。在利率市场化下原应由银行掌握的定价权亦因此旁落。

  据第一财经日报曝光,母亲和申请贷款的企业签下协助办理银行融资的居间服务合同,收取相当于贷款额度6%的“服务费”和替银行买存款费的“贴息费”;儿子随后以银行业务员的公职身份前往企业进行贷前审查,跟进贷款流程。这样的“母子档”故事正发生在浙江稠州商业银行上海分行的员工蒋某和其母夏某身上。

  “这一母子组合,实则组合出了小银行市场化的利率。”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分析,这一案例里,贷款方的实际融资成本被暗中推高,而存款方则可获得贴息,提高存款利率。但在现行存贷利率仍受管制的情况下,银行如此操作属于违规,因此原本属于银行的定价权旁落至一些“中介公司”和资金掮客,他们乘虚而入,赚取灰色利益。

  值得注意的是,从目前银行业发展的现状来看,由于小银行本身缺乏存款的竞争力,因此提高存款利息甚至“贴息”揽储,以及各种靠贷款业务“换取”存款的做法并不罕见,也不止该行一家。

  但在当下监管趋严的态势下,确实有个别基层客户经理“默认”与外部“中介机构”或资金掮客的合作,由第三方与客户交涉,银行员工则退到幕后,以此增加隐蔽性。

  根据银率网去年3月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由于商业银行存款流失严重,负债压力加大,“存贷挂钩”已成为吸存的重要手段。申请贷款的客户不仅要支付首付款,还被要求再存入一定的存款才能获得贷款,有过此种遭遇的用户占到总贷款人数的21.22%。

  这种情况,在去年稳健宏观调控的背景下,中小银行尤其是城商行在各方面都出现了各种创新,包括利率市场化以及小微金融等等,不过小银行的差异化营销不等于要违规操作,高息揽储会破坏金融秩序,转嫁成本给贷款人会加重企业负担,而“存贷挂钩”则违反了银监会“七不准”要求。

  第二个来自外部市场的不确定性则给目前的城商行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尤其是央行监管层对于影子银行的高度警惕成为城商行通过理财产品业务实现资产规模扩张的一大不确定因素。

  众所周知,城商行目前最核心的业务转型主要通过两大手段来突破,一个就是小微金融服务,而这个受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其信贷能力受到限制,也就是上述的信贷管理风险。而另一个手段就是,理财产品业务扩张,从去年的相关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城商行的理财产品发行已经超过了国有大行,从而实现了其自身的规模扩张。但是社会各界对于理财产品的质疑也在不断的扩大,尤其是来自监管层的质疑对于后续的发展产生不确定影响。

  将国内有关“影子银行”的讨论推上风口浪尖的,是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对银行理财产品的评价。去年10月,肖钢在《中国日报》撰文,批评银行理财的期限错配、以新偿旧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庞氏骗局”。到了12月初,华夏银行被曝违规理财,为“庞氏理财”之说作了注解。之后,国内舆论对“影子银行”的关注一发不可收拾,以至于有将银行理财、“影子银行”与金融风险三者画上等号的倾向。

    马上就要进入三月,中国经济也将迎来“两会”周期。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两会”上,中国政府将全面换届,新一届领导班子的政策取向会否不同,给市场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从近段时间的密集传闻看,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有望升任央行党委书记,与留任的央行行长周小川一起,共同推动中国金融的发展。这样的传闻也令各方担心,此前对“影子银行”与银行理财如临大敌的肖钢,就职后会否下狠手治理相关风险。

  因此,这对城商行而言,毫无疑问是一个最大的不确定性风险,一旦监管层限制目前银行理财产品业务的发展,那么城商行的两大扩张手段都将被限制。这样加上此前对于分支机构设立的限制等一系列措施,城商行发展就不得不全面放缓发展步伐,依靠自身的经营来实现发展。

分享:

来源:中国金融网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