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深度视野 >> 正文内容

小贷风险:美国人这样控制

来源:新财经    作者: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10日

    “这个市场在细分了,我想大家更多都是在摸索。不同的模式、角度、切入点,找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徐明(化名)在美国的银行里做过多年小额贷款业务,目前他回到国内寻找在中国做“小贷”的机会。

  他是当前国内这股“小贷”淘金热中的一员,虽然小微企业融资难,但广阔的市场前景、较高的收益期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其中。仅以小贷公司为例,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小贷行业机构数量已超过6000家,全行业贷款余额则逾6000亿元,同比增长52%,高出同期人民币贷款增速37个百分点。

  对于如何做好小贷业务,在徐明看来,“小额贷款没有万金油的解决方案。是否做得好,就是看能不能在所选的风险偏好的族群里面,把好坏分开,管理到位”。

  小贷的中国style

  阿里巴巴的成功让电商看到了做供应链金融的空间。到2013年1月,慧聪网和民生银行(600016)联合发布“民生慧聪新e贷”,为慧聪网的买卖通会员企业提供50万元以下信用贷款之后,已有包括阿里巴巴、敦煌网、网盛生意宝、京东商城和苏宁易购在内的6家电商涉足小额贷款业务。

  电商都能复制阿里金融的成功吗?

  阿里金融的业务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淘宝上的小贷业务,另一部分是在1688上。相比而言,淘宝上的业务非常成功,淘宝店主们一般都是很小的买卖,可以通过数据的分析挖掘找出规律,找出关键的可以看清楚风险的指向性指标,再通过这些指标来建立信贷政策。

  另外一个优势就是有支付宝,支付宝在买卖双方中间起到对买家的保障作用,同时延伸的效果就是控制了网店店主的资金来源——回款。“不还钱可以,但是你的钱已经在我这里。”这类似于抵质押的效果,因此针对淘宝卖家的小贷业务把握得非常?好。

  但是1688的很多交易发生在线下,对风险的掌控能力就会差一些,这也是阿里金融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领域。对于其他电商能否复制阿里的成功,恐怕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寻找出适合自己的模式。

  2012年年底,京东推出“供应链金融服务”,即向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最终用户提供金融服务。京东扮演中介的角色,供应链企业向京东提出融资申请,他们的京东商城订单、入库单等由京东审核,核准后递交银行,再由银行发放贷款。京东透露,他们已经获得中国银行(601988)、建设银行(601939)、交通银行(601328)、工商银行(601398)等金融机构超过50亿元的授信。

  通过供应链金融做小额贷款对银行来说其实是项传统业务。当买卖双方发生交易的时候就会有物和钱的交换,这个过程中总有一方实力比较强。比如,京东就是一个大买家,面对大买家时供应商往往就是先发货,压一定账期结款,这对上游企业就形成现金压力,产生融资需求。还款的来源和保障由核心企业提供,背后的基础是贸易,这是解决中小企业日常经营中流动资金需求的一个重要方法。

  作为国内小额贷款业务最成功的银行,民生银行的商圈模式也值得探讨。2010年,民生银行重庆分行就与重庆园林商会合作,将“商贷通”贷款模式向重庆园林商会下的企业推广,当年就授信1亿元,支持了园林商会的20多家企业。

  民生银行的“商贷通”业务是先定行业、再定客户和产品。40%的小微贷款为非抵押贷款,采用联保、互保方式,并且选择条件严格,主要在同一村、同一镇的非常熟悉的3~10家客户之间进行联保,降低不良贷款的发生。从目前看,这种模式非常成功,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有可能风险没暴露出来。

  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从2006年放开之后,在小额贷款方面也做出了自己的特色。外资行很大程度上是利用自身国际化的优势,从跨境业务入手,通过贸易融资再向基本的传统基础业务渗透。

  对于林林总总的小贷公司和大多数担保公司来说,他们的模式非常具有地方性,就是“我地头儿特熟”,当地的经济环境、导向型产业、地域特点,甚至企业主本人的特点风格都一清二楚,这样贷款放下去心里才有谱儿。还有的机构不一定具有地域的专属性,但有渠道的专属性。

分享:

来源:新财经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