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FT中文网 作者:黑石集团高级董事总经理 杜绍基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14日
从目前情况来看,如果英国退出欧盟,伦敦金融城(City of London)可能会遭殃,而如果不退出欧盟,灾祸可能还会来得更早。
自从戴维·卡梅伦(David Cameron)首相承诺要就英国的欧盟成员国地位举行全民公投以来,我们已经深刻意识到,退出欧盟可能会给英国金融服务业带来严重破坏。在限制银行家奖金问题上,吸引全球人才的伦敦金融城在欧盟内部遭受到批评。
立即行动是必要的:金融服务业占英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0%。然而,学识渊博、有政治头脑的卡梅伦和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George Osborne)被欧盟最近的公然干涉尝试弄得措手不及。他们别无选择,只能维护或者重新定义金融城的战略重要性。
最近几年,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英国政界高层觉得有必要谴责伦敦金融城在某些方面的行为。现在他们需要来捍卫它,左右局势的发展,在事关金融城生存的各种选择上一丝不苟地发挥主导作用。他们还有时间行动,但需要加快脚步了。不管英国退出还是留在欧盟,维护金融城的生存都是势在必行的。
如果进行全民公投的话,政府和民众必须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为任何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做好思想准备,充分了解各方面信息,做出有积极意义的决策,而不是执着于“限制损害”这一迟到的努力。在关键的形势下,即将担任英国央行(BOE)行长的加拿大人马克·卡尼(Mark Carney)将带来受欢迎的全球视角。
我们也应该从金融城作为全球资本中心的长期主导地位的原因中找到自信。它不仅是一个欧洲中心,还得益于其地理位置优势,能够在上午与亚洲打交道,下午与美洲做生意。法兰克福正在竞争这样的地位,而苏黎世也在跃跃欲试(欧盟试图限制个人奖金之举对后者并无影响),但二者始终都对伦敦那样的大都市地位望尘莫及。
由于历史的原因,伦敦与全球各地都有着深刻的联系;英语是世界通用语。伦敦金融城的机构,尽管最近出现了一些动荡,但它们在世界的地位仍是难以撼动的,尤其是在关键的新兴市场。
当前人才涌向伦敦,不仅仅是因为其职业机会及其专业基础设施的质量。人的因素也不应该被低估。有着30万雇员的伦敦金融城在伦敦成为终极大都市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充满活力、务实、开放、诸多的居住选择、一流的学校、丰富的文化和艺术生活、与世界其他地区的高效联系。在外商直接投资方面,伦敦和英国在整个欧洲名列前茅是有充分理由的。
汇丰(HSBC)将其全球总部保留在伦敦的决定——至少目前是这样——也让我们倍受鼓舞。虽然欧盟可能还会给金融城带来挑战,但英国政府必须坚定地捍卫其在香港和纽约之间作为全球资本流动轴心的地位。
退出欧盟将不可避免地充满复杂性,迫切需要严肃的考虑,也将取决于所有成员国的认同。谈判将是冗长而艰难的。挪威模式的欧洲经济区(European Economic Area)准会员不是既定选项。为了保持人才的流入,一个非欧盟成员国的英国需要实行明确的护照协议。它可以从美国的基本原则中得到启发,例如为那些在工商业领域卓有成就的个人发放工作签证,根据公司治理而不是苛刻的跨境法令,按照能力支付薪酬。
欧洲内部形势正在变化,英国必须确保自身处于最前沿,维持、最好是强化自身谈判地位。法国和意大利民粹主义兴起的更广泛影响、南北经济差距、欧盟民主进程不断增加的缺陷(现在已经成为德国不满的一个根源),这些都是需要英国政府和金融城严肃对待的。
随着一国之内和整个欧盟范围内不确定性的扩散,英国欧洲地位的内在模糊性(它从未像法国和德国那样成为“地道的”欧洲)可能会更加明显。出于现实或者策略原因,卡梅伦和奥斯本必须考虑引用欧盟的“卢森堡妥协”(Luxembourg compromise),它的目的是调节“一个或更多伙伴的重要利益。”
伦敦金融城对于英国的未来来说至关重要,它必须开始积极地与政治家合作以保障其地位。智慧、适应性、良好的英国实用主义都是成功生存的一部分,但远见、谨慎规划也是,必要的时候还需要一种紧迫感。
作为几百年来这个国家王冠上的一块罕见的瑰宝,与英国另一个伟大的机构温莎王室(House of Windsor)一样,伦敦金融城最近经历了一些波折,未来十年也不太可能会一帆风顺。但是,与皇室一样,但愿它会长久拥有主导地位。
译者/王慧玲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