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29日
近年来,中资商业银行在私人银行业务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积极探索,行业蓬勃发展、业务规模增长迅猛,品牌初步建立、服务理念日趋成熟,业务定位于商业银行转型高度、市场研究逐步深入。去年私人银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业务保持高速增长势头,各家银行客户数量和管理资产规模增幅差异明显。今年,私人银行业务将向本土化、特色化方向进一步发展,将以客户为中心,系统性地推进私人银行业务在成本、效率、服务与质量方面提高和完善。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
我国私人银行业务近年来发展态势良好
1.中资银行成为私人银行业务市场竞争主力军
2005年9月,美国国际集团旗下的瑞士友邦银行获得银监会批准,在中国境内设立私人银行代表处,成立我国境内出现的第一家私人银行。随后,瑞士银行、爱德蒙得洛希尔银行、花旗银行、法国巴黎银行、德意志银行、渣打银行、汇丰银行和东亚银行等先后在中国推出私人银行业务,外资银行拉开了进入中国私人银行市场的帷幕。
2005年至2007年间,我国本土商业银行尚未立即开展私人银行业务,而是把工作重心放在开发个人理财产品上。在短短的三四年时间里,伴随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复兴,个人理财业务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为中资商业银行开办私人银行业务打下了良好基础。
2007年3月,随着中国银行与苏格兰皇家银行合作推出的私人银行业务正式在北京和上海亮相,首家中资私人银行由此诞生,2007年成为中国私人银行发展的元年。同年8月,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相继推出私人银行业务。2008年以来,中资商业银行布局私人银行市场明显提速。随着交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民生银行私人银行的开业,我国私人银行业务正式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其中,2008年3月工商银行获得首张私人银行牌照,国内私人银行业务正式“挂牌”。此后,农业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浦发银行也先后正式涉足私人银行业务领域。进入2012年,国内首家城市商业银行也跻身私人银行业务领域。私人银行市场开始进入全面竞争的时代。(见表1)
2.近年来私人银行业务发展呈现三个主要特征
自2007年以来,中资商业银行借鉴外资私人银行在成熟市场的运作经验,结合中国财富市场的特点以及客户群的需求特征,在私人银行业务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积极探索,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行业蓬勃发展,业务规模增长迅猛。
首先,中国私人银行市场正逐渐呈现出主体多元化的格局。截至2012年10月底,已有5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6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4家城市商业银行开设私人银行业务。同时,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外资银行也已增至15家,它们以产品、服务和成熟的市场品牌成为不可忽视的竞争力量。
其次,私人银行服务覆盖范围日益扩大。各商业银行在推出私人银行业务之后,纷纷在我国主要城市和地区开设私人银行服务中心或分部,地域选择大致依据我国高净值人群的分布集中区域,目前中资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中心或分部数量以10-20家居多,各中资银行基本构建起了覆盖富裕人群的私人银行服务体系。(见图1)
第三,私人银行业务规模增长迅猛。依托各自在商业银行业务经营中积累的庞大客户基础,借力中国私人财富市场和高净值人群规模逐年扩大的趋势,私人银行客户数量和管理资产规模逐年倍增,绝大多数中资私人银行保持了年均两位数的增长态势。
二是品牌初步树立,服务理念日趋成熟。
首先,私人银行品牌初步树立,客户认知度大幅提升。五年来,中资私人银行通过服务中心和会所建设、广告投入、组织高端客户聚会和活动等多种方式进行品牌宣传和业务推广,加深了潜在客户对私人银行的认识和理解,改善了客户对私人银行定位的认识误区,中资私人银行的品牌认知度和影响力快速提升。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