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方财富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11日
电子商务在创造惊人的交易额的同时,也催生出越来越多的金融需求,一些电商开始频繁涉足金融市场。与此同时,银行也开始进入电商领域,在线上寻找提升金融服务的新渠道。
巨额商机诱惑
据2012年统计数据,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总规模将会达到10.1万亿元,预计2014年市场交易总额将会达到20.6万亿元。
如此巨大的商机,稍有实力的电商都不会放过。2012年12月26日,阿里巴巴集团通过旗下外贸电商平台“一达通”发布B2B虚拟信用卡,用于海外买家以赊销方式采购国内货物。
“如果银行不改变,那我们改变银行。”阿里巴巴总裁马云这句豪言壮语言犹在耳。现在,马云显然有了更多资本,除了支付业务让银行感到危机四伏,小额贷款、担保、供应链融资等金融服务,也让银行绷紧了神经。
其实,马云不但影响和改变着银行,他更想创立自己的银行。从2010年4月到2012年6月底,阿里巴巴信用金融部门已经为超过12.9万家小微企业提供贷款,贷款总额超过260亿元。
银行攻守算盘
面对来势凶猛的阿里巴巴集团,以金融服务为主要业务的银行业感觉到了压力。
在阿里巴巴布局电商金融之时,2012年6月28日,建行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平台——“善融商务”作为银行业首个电商平台上线,“金融界行家”亦开始涉足电商行业。
和建行具有同样眼光的银行不在少数,交行于2012年推出了“交博汇”电子商务平台,光大产品“定存宝”登场,招商银行的“非常e购”也已经开通了网上预订机票及酒店的电子商务服务,工行、华夏等银行也计划跟进,试图在电商新领域分得一杯羹。在电子商务大潮中,各大银行在传统的金融服务与新兴的电子商务之间,如何“守”与“攻”,都有着自己的算盘。
以批发业务为主的利差收入曾是银行利润主要来源,但伴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小企业开始成为商业银行争夺的重点。如何更好地防控金融风险、提高效率,阿里巴巴的小贷公司、支付宝的网商贷款和京东商城的供应链融资给出了答案——中小企业的交易记录和网络订单也可以成为贷款依据。对于银行业来说,搭建网络购物平台,也是在寻找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有效渠道。
银行做电商,电商做金融,其实都是在切分电子商务这块蛋糕。电子商务是未来十年中国新经济发展的方向之一,而电商金融很可能是电子商务的优选业务模式。银行做电子商务,则是利用银行的金融优势,开拓金融以外的业务,为银行谋求新的利益增长。
风控策略制胜
在这场银行与电商的暗战中,一个值得关注的焦点就是网络安全。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2011年上半年,中国遭遇过病毒或木马攻击的网民为2.17亿人,有过账号或密码被盗经历的网民达1.21亿人。
在传统的反钓鱼、反洗钱等风险控制方面,“善融商务”团队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银行系电子商务的风险控制,其涉及的范围更广,主要应分为市场准入与退出、系统风险管理、在线交易风险管理等。
“善融商务”的卖家商户是通过建行各地分行进行营销和审核,其审核标准之严格,已远超一般电子商务网站。同时,商户的企业信用及日常运营也依托建设银行,形成了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进一步降低了市场准入和退出中的风险。建行推出的网银盾、动态口令卡等已经有效地提升了“善融商务”网站会员的系统安全级别。“善融商务”正借助建设银行的品牌和服务优势,建立高效的投诉举报管理团队。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