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让银行陷入“口诛笔伐”的同城跨行ATM取款手续费再有部分银行跟风上涨。在广州,继包括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在内的四家国有大行全部实施同城跨行手续费4元的标准后,交通银行、广发行等部分股份制银行也从本月开始正式上调这一手续费。银行业人士透露,国内已经进入到中间业务收费上涨通道。不过专家就此提醒,在涉及面广和影响力大的收费项目上,银行还是应该慎重,顾及普通老百姓的感受……
■质疑之垄断
国际惯例与垄断惯例
国内银行的很多收费执行的是“国际惯例”。跨行ATM取款手续费,美国也有。有学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在美国这样金融体系自由化、银行业竞争激烈的国家,总会有那么一些银行站出来,对“惯例”说不,提供给消费者更廉价的服务。大银行网点多,ATM多,虽然跨行交易要收费,但消费者绝大多数时候总能找到本行的ATM机使用,实际可能承担的跨行交易费用也近乎于零。小银行网点少,消费者绝大多数时候只能选择跨行交易,这就成为小银行的竞争劣势。为了和大银行竞争,小银行就不得不推出“跨行交易免费”的补救措施。
在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垄断着金融市场,以垄断身份自居。有关人士曾对垄断者“画”了一幅“像”:在垄断者心目中,自己是政府的儿子,自己是替政府而不是市场办事的,市场是自家的田地,有钱就自己赚,亏钱就向你追。国有商业银行是不是很“像”?因此,他们可能迫于某些压力取消一部分收费,但很快通过新的收费项目或涨价收费来“弥补”。与其说是根据“国际惯例”,倒不如说是“垄断惯例”。“垄断惯例”是垄断者的重要特征之一,以“惯例”为幌,行“垄断”之实;以“接轨”为途,行“垄断”之路。银行是这样,其他垄断国企亦是如此。
不打破垄断,“垄断惯例”就会坚挺。“垄断惯例”的经济回报就是高额的垄断利润,而民众并未从中受益。“垄断惯例”的社会“回报”就是加剧贫富分化与社会不公。
■质疑之监管
有串通涨价之嫌
应予以严格调查
涨价方自然能为涨价找到一千个理由。瞧瞧银行业内人士给出的涨价原因:发卡银行对每一笔跨行取款都要支付3.6元,其中0.6元支付给银联,3元支付给受理银行,发卡行自己吃下0.4元。银行免收此项费用或者只收2元,都是倒贴客户的。还有就是增加、维修、更换ATM机也需要成本。
虽然发卡行要对每一笔跨行取款支付3.6元,但要看到的是其中的3元是支付给受理银行。这样在每一笔跨行取款中,受理银行可有3元获利,发卡行也能赚取0.4元。风水轮流转,下一次自己当受理银行时就要获利3元了。银行怎么就没想到自己当受理银行时的获利?整天和算账打交道的银行不至于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算不清吧。
银行精明得很,他们知道要想在跨行取款中多赚取就要尽可能地充当受理银行,而这样就必须“增加、维修、更换ATM机”。增加ATM机就是在投资,这些赚钱所需要的成本是由客户买的单,最后赚了钱,银行是否要给客户分红呢?
多家银行的同城跨行取款手续费悄然涨至4元,怎么看都像是在背后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操控。这些银行是不是在串通涨价、哄抬跨行取款手续费?前些天一些绿豆经销企业就是因串通涨价、哄抬绿豆价格,被价格主管处以了30万元至100万元不等的罚款。风口浪尖的时期,银行怎么还敢顶风而上,去串通涨价压榨客户呢? 刁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