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银行 >> 正文内容

银行疯狂“抢钱”大战升级 存钱返现高价“挖墙脚”

来源:中金在线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29日

  6月中下旬以来,市场资金面愈发趋紧,有银行为大资金开出了1个月年化收益超4%的优厚条件,银行的高息直接吸引了部分机构资金抽离货币基金,导致货币基金出现大额净赎回。

  近期,市场资金面的紧张状况更趋严峻,资金成本暴涨。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从5月中下旬开始急速攀升,5月20日,1月期同业拆放利率还在1.8113%,6月25日则飙升至4.0525%,1个月上涨了近1倍。同时,1月期资金成本比3月期的成本还高出近50%。

  银行高价“挖墙脚”

  另一方面,部分货币基金年化收益率却在大幅下降,近期一些货币基金的7天年化收益率开始轮番跌落到1%以下。

  截至上周末,在一级货币基金中,宝盈货币A、易方达货币A、东吴货币A的7日年化收益率分别为0.659%、0.804%和0.943%。而根据国金证券研究数据,过去两个月,货币市场基金平均年化收益率(不包括B级基金及产品设计久期相对较短的上投摩根货币基金)在1.6%上下。

  银行拆息和货币基金收益一冷一热,集中反映了银行间市场资金面趋紧的现状,而直接的原因就是银行高息揽存,挖了货币基金“墙脚”。

  有银行资金交易中心交易员表示,在银行间市场,四大行最有钱,但从5月中旬开始,由于信贷收紧,银行不仅不借钱给其他机构,还要向其他机构拆借,市场资金面骤然紧张。

  到了6月下旬,部分银行需要保证自身的存贷比在6月30日达到75%以上的监管“红线”,再加上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农行IPO临近,银行间市场资金面更加紧张,为了吸引资金,有银行甚至为大资金开出了1个月年化收益超4%的优厚条件。

  机构资金抛弃货基

  银行高息揽存吸引了原本投资于货币基金的部分机构资金倒戈,引发货币基金出现大额净赎回,有消息称,有货币基金一天遭遇10亿级赎回。

  为了应对机构赎回,基金经理被迫卖掉一些没有到期的券种,从而拉低了货基收益率。

  “负利率”或重演?

  2006年,货币基金3个月内净赎回普遍在80%左右,曾导致少量货币基金出现负收益。

  一位基金研究员表示,为应对机构赎回,目前部分货币基金不得不亏本卖掉没到期的券种,在极端情况下,有出现负收益的可能。

  不过,也有市场人士认为,货币基金出现负收益可能性不是很大。对于那些机构投资者占比不高的货币基金来说,“连锁反应”导致的机构资金赎回对其影响有限。(吴倩 广州日报)

  存1000万月返2000 股份制银行揽存不手软很疯狂

  存贷比,即贷款总额与存款总额比率,如今成为银行高管二季度最头疼的一项指标。根据银监会要求,各家商业银行的存贷比要在6月30日前达到75%的监管标准,否则将招致监管处罚。

  随着6月30日的迫近,存款市场的竞争更加惨烈,存贷比多数未能达标的股份制银行的压力更大,变相高息揽存现象频现,有银行甚至给出“6月底前存款返现1‰”的承诺,对存款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客户可每个月直接返还现金1000元-2000元。

  监管红线下压力大

  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网点众多,吸收存款能力较强,今年3月末的平均存贷比为61.1%,处于监管红线之下。但股份制银行的存贷比却多数不符合监管标准,今年3月末平均存贷比为77.54%,超过监管标准2.5%。一季报显示,多家股份制银行的存贷比超过了75%的监管标准。

  降低存贷比的途径无非两种,一种是增加存款增量,一种是减少贷款增量。“银行有盈利动机,主动去限制贷款不太可能,因为这会影响银行的业绩。”中国社科院经济学博士付立春表示,“监管层的目的是为了促进银行发展中间业务,改变传统的盈利模式,但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从短期看要降低存贷比,拉存款是根本之道。”

  据统计,以3月末股份制银行负债总额12万亿元计算,股份制银行要满足监管标准,则需要吸收一般存款0.5万亿元至1.2万亿元,这使得存款市场的竞争异常惨烈。

  股份制银行揽存很疯狂

  记者从一家总部在北京的股份制银行广州分行了解到,由于该行存贷比超过监管标准,今年以来全行的工作人员都在拉存款,行里给每个岗位的员工都下达了指标,到期完不成任务的不但要罚钱,还可能会调岗调薪。“管理岗以前没有存款任务,现在要求日均存款50万元以上。”该行一名员工透露,为了吸引存款,对存款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客户可以提供免费预约医院看病、贵宾易登机、转账免手续费等服务,还有存款积分换礼品、生日过年送礼物等措施,而对存款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客户,每个月更直接返还现金1000元-2000元。(天府早报)

  渠道暗战升级 中小银行争食2.5万亿基金托管“蛋糕”

  中欧基金携手兴业银行 发行沪深300指数基金,最终募集超过12亿;中信银行沉寂三年后复出的首只托管产品——国联安信心增益债券基金首发也高达19亿,远远超过近期新基金平均首发规模。2.5万亿基金托管“蛋糕”正吸引着包括兴业、中信、民生、招商、邮政储蓄银行等中小型银行,而中小银行也正使出浑身解数吸引基金客户,一场基金渠道暗战正在升级。

  差异化的渠道策略

  Wind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发行成立共59只基金,募集金额约967.8亿元,低于去年同期约1500亿元的募资量。具体来看,4月之后发行规模急剧缩减,5月份平均首发规模仅为9.94亿。而股票型、指数型基金尤其遭到冷遇,许多大公司发行的新基金也仅能募集到5亿左右,其中不乏是有大行代销的。

  不过,与此同时,近来成立的几只新基金却让人眼前一亮,中欧沪深300指数基金日前宣告成立,首发募集额超过12亿,国联安信心债券基金首发也高达19亿,而这两只基金的主代销行分别为兴业银行和中信银行。

  在传统大行渠道异常拥挤、资源有限,中小基金公司的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的情况下,采取差异化的渠道策略是这两只基金在弱市取得佳绩的原因,中欧基金拟任副总经理徐红光表示,中欧基金及时转变渠道策略,选择兴业银行成为中欧300的主渠道是本次募集成功的关键因素。“与传统大行相比,在弱市下,中小银行的基金销售能力并没有明显的劣势,同时还能有效避免同一渠道多只基金同时发行的局面,反而能为我们带来惊喜。中欧沪深300基金是兴业银行今年首只托管基金,全行上下对于此次的发行高度重视,加上股东方国都证券以及建行、邮储银行等代销渠道的强力支持,在当前A股市场整体低迷之际,超过12亿的结果甚至高于我们的预期。”

  同样,国联安信心债券基金是中信银行自2007年4月以来主托管的第一只基金产品,也是该行历史上托管的第四只产品。国联安意欲在产品销售渠道上谋求创新,而中信银行意欲在国内基金托管业务上有所突破,共同的愿景促成两家公司首次深入合作,结果也正是合作双方乐于见到的。

  中小银行虎口争食

  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包括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在内的13家银行托管基金资产共计25842.08亿元,其中工行、建行、中行、农行以及交通银行的份额占比达到91%。与之相应,2009年年报统计数据显示,在总盘50.4亿元的托管费中,五大行合计占比达到91.52%,其余8家银行占比不到9%。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目前基金托管市场依然处于高度垄断状态,传统大行优势明显,但也不乏新的竞争者。特别是今年以来,以招商银行为代表的中小银行开始发力新基金托管市场,其中招行已经拿下5只基金的托管资格,托管新基金数量在所有银行中位居第三,仅次于工行和建行。此外,一季度招行托管的新基金平均首发规模达到39.91亿元,也明显高于工行和建行12.63亿元和25.2亿元的新基金平均首发规模。

  业内人士指出,与传统大行相比,选择中小银行作为基金销售渠道突破口主要是基于两大方面:一方面,在战略上中小银行对单只基金销售会更加重视,全行动员,上下协同,希望在中间业务收入、客户资源上实现突破;而传统大行渠道对待基金销售已经视若平常,惯有的垄断优势让他们不会重视与基金公司的合作。另一方面,在策略上中小银行对基金销售会给予相对独立的发行档期,配备一定的销售资源,在整体销售成本上也会具备一定的竞争力。对于中小型银行来说,欲打破目前接近垄断的托管业务格局,需要从自身出发走出一条有特色的托管路线,而不是所有产品都照单全收,例如选择一些有特色的产品,通过创新型的产品撬动客户终端。

  不过,中小银行在拓展客户群上还需要继续磨炼内功,从户均认购数来看,中欧沪深300的有效认购总户数为16112户,户均认购7.46万;国联安债券基金募集的有效认购户数为10831户,户均认购为17.6万,远高于同期几只大行所发行的基金户均认购数。

  此外,有些中小银行可能也由于许久未发过产品,短期有爆发力,但如过度使用可能同样会面临客户断档的局面,这也提醒基金公司除了根据市场形势把握好渠道策略,更要提升电子商务和直销平台的销售占比,来平衡经营风险。(徐国杰)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全达标

  工行领先三大行,资本充足率、为11.98%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日前在陆家嘴论坛上表示,我国全部商业银行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已从2003年末的-2.98%提升至今年一季度末的11.10%,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全部达标。今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已升至170.2%。

  刘明康称,较强的风险吸收能力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持续稳健经营的重要基础。而加强风险吸收能力,要从注重资本的质量和水平、对大额风险暴露上限以及动态拨备的监管上努力。

  资本充足率一直是影响商业银行运行的重要指标。资料显示,今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1.1%,核心资本充足率9.0%,较2009年第四季度末分别下降0.3和0.2个百分点。

  上市银行一季报则显示,工行资本充足率为11.98%,核心资本充足率为9.58%,这在三大行中是最高的。建行一季度资本充足率为11.44%,核心资本充足率为9.17%,分别较上年末下降0.26和0.14个百分点。中行一季度资本充足率为11.09%,核心资本充足率为9.11%,迫近银监会要求的11%监管下限。

  据悉,早在银监会成立之初就研究制定了资本充足率达标5年规划。在2008年顺利完成该规划之后,银监会还要求所有银行提取2%的留存资本缓冲,要求大型银行再提取1%的系统重要性附加资本,另外还针对去年信贷快速增长,要求大型银行增加0.5%的逆周期资本缓冲。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2月末,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达标的银行已有239家,2009年全年增加35家;达标银行资产占商业银行总资产的100%。

  关于资本质量的监管,刘明康表示银监会一直要求普通股和留存收益组成的一级核心资本不低于总资本的75%,且主张从严的减扣。如对银行间互持次级债务必须进行扣减。这一要求在全国也是十分严格的。

  刘明康还表示,银监会一向注重对大额风险暴露上限的监管,严格坚持单一客户授信总额不得超过商业银行资本净额10%和集团客户授信总额不超过15%的“红线”。这一限制在全球而言,也是最为严格审慎的。

  在2009年信贷高速增长、盈利保持较高水平的情况下,银监会曾在6个月内将年度拨备覆盖率要求从100%迅速提高至130%,再进一步提高到150%。今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已升至170.2%。银监会对动态拨备的监管,重点是引导商业银行强化“以丰补歉”意识,在经济上行、银行财务状况较好时多提拨备,提高商业银行应对经济周期的稳健度。(吴婷婷  证券日报)

  上市银行贷存比一览

  上市银行贷存比% 贷存比%

  (2009年末) (2010年3月末)

  浦发银行 71.6

  75.41

  (人民币) (人民币)

  华夏银行70.97

  民生银行76.77

  (人民币)

  招商银行 73.69

  南京银行 64

  兴业银行71.9

  北京银行58.94

  交通银行 71.97

  72.67

  工商银行59.5

  59.36

  建设银行60.24

  59.95

  中国银行70.3

  中信银行79.62

  深发展A 69.12 71.96

  (人民币) (人民币)

  宁波银行 69.4

  71.01

  注:除注明外,贷存比均按本外币合计统计

分享:

来源:中金在线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