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两大主管部门央行、银监会上周分别发布了2009年年报,在提出今年中国经济发展总体环境将好于去年的同时,也分别指出了经济金融领域潜在问题与可能出现的风险。金融主管部门的高调表态,被市场各界看作为今年金融调控政策的风向标。
央行行长周小川在《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年报》致辞中说,2010年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会逐步巩固,但是不确定、不可预料的因素仍然很多,特别是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难度加大。2010年要重视保持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采取多种措施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防止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而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中国银行 (601988 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9年报》致辞中表示,银行业运行和风险管理的新老矛盾相互交织,改革攻坚的难度依然很大。我们面临整体不良贷款反弹压力加大、地方融资平台信贷风险凸显、房地产行业贷款风险隐患上升、部分落后产业信贷风险暴露等影响银行业稳健运行的不利因素。
采取多种措施管理好通胀预期
在谈到市场最为关心的价格问题时,央行年报指出,当前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仍具备一些有利条件。在全球流动性仍然宽松以及前期国内货币信贷较快增长的背景下,随着经济继续回升和市场信心的逐步增强,价格上涨的潜在风险将逐渐增大。
此前央行公布的第二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城镇居民对二季度物价满意程度低,消除季节因素后物价预期指数上升幅度趋缓。居民当期物价满意指数降至21.7%,比上季度下降4.2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低。其中58.9%的居民认为物价“高,难以接受”,是10年来该调查的最高值。预测下季度物价上涨的居民比例较一季度上升,未来物价预期指数升至70.3%,处于历年同期中的较高位。
因此,央行明确表示,需要根据形势变化增强宏观经济政策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同时加大农产品 (000061 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供给保障力度,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采取多种措施管理好通胀预期,防止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
有关专家认为,要防止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就必须妥善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而加强通胀预期管理,关键在于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流动性管理,保持经济增长与货币投放的合理关系。同时,要进一步加强财政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保持投资适度增长,进一步发挥财政政策在优化结构、改善民生等方面的作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关键领域改革,增强民营经济的活力,更大程度发挥市场机制有效配置资源的作用,通过转型和调整提升经济增长潜力,形成新的内生增长动力。
加强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监管
对于目前中国银行业面临的风险挑战,银监会年报直言不讳地指出,地方融资平台信贷隐藏较大风险,个人住房按揭及房地产开发贷款的信用风险隐患可能上升;同时银监会警示,2010年不良贷款双控压力加大,部分信贷资金形成实质性风险和损失的可能性增大。
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引起监管部门的关注是必然的。央行、银监会早就开始了对地方融资平台进行的摸底调查。数据再一次验证了决策层的担忧。2008年1月底,全国各级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负债总计1.7万亿元,而到了2009年底,债务余额已达6万亿元左右,其中80%为项目贷款,且绝大部分是2009年“突然”出现的,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风险陡增。银监会更是把可能透支地方政府信用的地方融资平台列为今年银行业三大风险之一。
而随着整体经济运行环境常态化以及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2010年部分信贷资金形成实质性风险和损失的可能性也在增大。由于房地产市场不确定性逐步增加,2010年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中的不审慎行为可能加剧,房地产开发贷款的风险链条效应或将重现,信用风险隐患可能上升。另外,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各级地方融资平台授信总量较大,地方融资平台信贷隐藏较大风险。同时,银行业案件防控形势依然严峻,资产表外化问题、输入性风险和流动性压力凸显。
针对房地产信贷风险,银监会强调,将加强土地储备贷款管理,严控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实行动态、差别化管理的个人住房贷款政策,严限各种名目的炒房和投机性购房;继续要求各大中型银行按季度开展房地产贷款压力测试。银监会还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中必须牢牢把住三条“红线”不放松:即严禁发放打捆贷款;不得与地方政府签署无特定项目的大额授信合作协议;对出资不实、治理架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资金管理运用制度不健全的融资平台,要严格限制贷款,并立即协商风险防范具体措施。
加大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力度
银监会表示,一方面,督促单体机构加强动态资本补充,适时限制银行间互持长期次级债务,控制大额风险集中度,动态调整贷款价值比率(LTV),管理和回收不良贷款;另一方面,加强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信贷政策,利用压力测试评估银行体系风险,引导银行业关注宏观经济风险,强化与其他宏观经济部门的合作与信息共享。
值得关注的是,“金融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在央行和银监会年报中都给与了“浓墨重彩”。
确实,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看是对发展速度的冲击,但实际上是对发展方式的冲击。应在着力扩大内需的同时,加快推进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推动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大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切实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支持企业“走出去”发展。同时加快推进财税金融以及资源要素价格体制改革,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
对于加大金融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央行、银监会均表示将继续落实“有保有控”的信贷政策,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加大信贷政策对经济社会薄弱环节、就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转移等方面的支持,有效缓解农业和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保证重点建设项目贷款,严格控制对“两高”行业、产能过剩行业以及新开工项目的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