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宏观经济 >> 正文内容

浙江GDP增速连续10年下滑 急召万亿浙资回援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伏昕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21日

一项召唤浙江商人回乡投资的庞大计划已经启动。

3月15日,《关于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宁波发展的实施意见》在宁波市政府常务会议上获得通过。宁波市正式拉开“浙商回归”行动的大幕。

宁波市象山县政府已经开始行动,于近日组团队到上海举办推介会,希望在长三角地区的象山籍商人能够回家乡投资。

这并非市、县一级政府的孤立举措。据浙江省政府经合办主任姚少平介绍,“浙商回归”的引进工作已经成为2012年浙江省政府的“头号工程”。

为推动这项工程,浙江省各级政府除了为回归企业制定了税收、土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外,还启动对11个市,20个省级相关部门以及29个省外浙江商会的目标责任制考核。

对内,各级官员们的政绩将与引进浙商资金的成绩挂钩;对外,浙江省政府将会对驻外商会的负责人进行打分考核。“这在浙江省是第一次,在全国也是第一次”,姚少平称。

“这是浙江的自救之举。”温州中小企业协会会长周德文对本报评价说。

但将招商引资与政绩、考核挂钩,这种举措对于历来以“大市场、小政府”闻名的浙江省来说有些罕见。能否真助力浙江度过最艰难的产业转型升级期,眼下还没有答案。

成立29个浙商回归“引进办”

徐文忠明显感觉到了近来浙江政商互动气氛的变化。

今年春节前,这位湖南省浙江商会会长被邀请列席浙江省两会,并参加了历年来最大的一次省外浙商商会会长座谈会,参会的除了29个外省市浙商协会的会长和副会长外,还包括浙江省副省长王建满、以及浙江省发改委、财政厅、教育厅、民政厅、环保厅、地税局、工商局等各个省直单位的官员。

徐文忠他们发现,王建满副省长现在有了另一头衔——一个负责“回归引进”的领导小组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而其他参会官员都是该小组的成员。

这一负责“回归引进”协调机构,名称略为冗长,却清晰表达了浙江省2012年的转型和发展路径——浙江省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浙江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简称“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规格很高,组长由浙江省委副书记李强担任,下辖浙江省内20多个省直部门,直接与“浙商回归”工程对接。

就是在这场座谈会上,浙江省确立在29家省外浙江企业联合会、商会内设立“浙江省浙商回归和引进工作联络办公室”,授权他们承担在所属地开展浙商回归和引进工作任务。

座谈开始前,浙江省新任省长夏宝龙专程赶来会场,与各位商会会长们见面,表达了欢迎省外浙商“回家”投资的意愿,并且主动邀请他们合影留念。

徐文忠得知,夏省长是在午饭后专门抽出时间,赶在下一场会议开始前到来的。

“前几年浙江省也喊着‘浙商回归’的口号,但实性举措不多,如果政府还像以往一样不积极推动,在外浙商这个风筝就要断掉了,所以政府今年加强了这方面的联系。”周德文分析说。

从官员到商会的引资考核

在这次座谈会上,徐文忠他们感受到了来自家乡的压力。会上,各位浙商商会的会长都领到一份4页的“目标责任书”。

责任书中包括授权他们开展浙商回归引进工作任务、考核任务、考核程序以及考核评分表等四个部分。

其中各“引进办”每年度牵线落实浙商回归和引进项目的基本任务为5个。其他考核任务还包括为当地企业和浙江省相关部门做好牵线搭桥,协助组织浙商和当地企业赴浙江开展考察,牵线组织和衔接落实优质浙商项目回归。

考核评分表显示:“每完成牵线落实1个浙商回归和引进项目任务”就可以得10分等,协助各市拓展产品市场空间、资源要素利用空间等可以得8分。

政府部门的考核工作也在陆续开展,如3月15日的宁波市政府常务会议确定了政府部门的相关目标责任考核办法。

除了考核外,为了鼓励浙商回归发展总部经济,浙江省还推出了一次性奖励政策以及各种财税土地等优惠。

这些政策体现在浙江省政府2011年底出台的一份《关于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浙江发展的若干意见》和配套政策上。

比如在税收政策方面,对于浙商回归在浙江省设立地区总部的,经有关部门认定,给予一次性奖励;对于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浙江省希望浙商回归后能帮助重振实业,在相关政策中显示出了这一导向,比如“省政府确定的战略型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等浙江省重大浙商回归项目,由当地优先安排用地指标,待项目工地手续完成后,浙江省给予一定的指标奖励”。

对于民营经济发达,并且历来以“大市场、小政府”闻名的浙江省来说,这种在全省范围内将招商引资与政绩、考核挂钩的做法,实属罕有。

分享: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