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江网-江南都市报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01日
昨日,省“两会”新闻中心举行首场新闻发布会。省发改委副主任吴晓军、省统计局副局长彭道宾、萍乡市市长陈卫民、新余市代市长刘捷、宜春市市长蒋斌、南昌县县委书记郭毅,围绕“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分别突破万亿元”的主题介绍有关情况,回答记者提问。
GDP突破万亿元 投资成主增长点
【成果】2011年,我省首次实现“两个过万亿”,即GDP总量达11583.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11020亿元。
【分析】省发改委副主任吴晓军介绍说,投资拉动成为主要增长点。近年来我省投资增幅一直保持在25%以上,在全国位居前列。投资带动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如高速公路、火电装机、机场建设。其中,景德镇、井冈山机场列入改造计划;明月山机场主体已完工,年底通航;三清山机场已获批复,今年可动工建设。同时,粮食总产突破410亿斤和居民收入提高,均有力地推动了我省经济的发展。
【计划】今年我省固投计划要占全国的3.3%,吴晓军分析,投资额应在1.3万亿到1.4万亿之间,增幅达25%,经过努力完全可以达到这个目标。我省将在储备项目、争取项目、引资上下工夫。在打好鄱阳湖战略这张牌的同时,正在编制中央苏区相关规划,争取年底前获得国家批复,从而使赣州、吉安成为一个发展的大平台。
出口从100亿美元到200亿仅一年
【成果】全省外贸出口从1995年突破10亿美元后到2010年突破100亿美元,用时15年。而2011年突破200亿美元,仅用了1年时间。
【介绍】“我省跻身‘万亿元俱乐部’主要得益于三个支撑和三个拉动。”省统计局副局长彭道宾告诉记者,农业抗灾获得丰收、工业生产高位平稳增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扎实推动成为支撑因素。而投资、消费需求扩张、外贸出口逆势猛进成为拉动主因。我省的出口额已稳居中部首位。
彭道宾表示,固定资产投资跃上万亿元,民间投资发挥了主要动力作用,且工业投资主导力量明显增强,去年工业投资对全省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58.3%。
南昌县:再造一个新小蓝
【规划】今年内将全部取消农电,供气管道、路网、公交等也与南昌城区无缝对接,已上报国家发改委的地铁3号线的终点就在银三角的“828”附近;争取小蓝经济开发区拓区至40平方公里,再造一个新小蓝。
【介绍】南昌县县委书记郭毅告诉记者,为主动融入南昌城区,县城老城区按照城内大卖场、城郊大市场、城外大物流的布局,重点是商务、休闲、服务三大商圈,完善功能;在近郊打造观光农业、都市农业;主动做好基础设施共享工作;完善象湖新城附近的生活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
对市政府下达的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6%的目标任务,南昌县上调至30%增幅;启动向塘物流园建设,完成铁路货场建设。
萍乡:率先提出打造消费型城市
【老印象】一提到萍乡,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是“黑”的煤、“黄”的烟花爆竹,但萍乡正采取多项措施改变这种生产结构。
【新面貌】萍乡市市长陈卫民告诉记者,萍乡作为“两老一枯竭”(老革命基地、老工业基地、资源枯竭型)的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很大的压力。首先要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在发展定位上,把萍乡打造成为重要的新型工业城市,成为旅游、商贸、文化等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消费型城市,湘赣区域重要的中心城市。“其中,打造消费型城市,这是萍乡在全省率先提出的。该定位显现成效,去年一年,萍乡的第三产业增加27亿元的产值。”
同时,还通过构建经济社会发展激励和约束机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国家和省里每年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财政支持资金2.2亿元,作为奖励,谁的发展方式转变快、结构优,资金就向谁倾斜。结构的调整推动了萍乡的发展,2011年,萍乡预计生产总值达658.15亿元,增长14.3%。
新余:投资1660亿建221个项目
【成果】2011年,新余市生产总值779.21亿元,人均达10671美元;财政总收入达111.27亿元。
【介绍】新余市代市长刘捷介绍,该市争取到三个国家重大政策支持,被列为全国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全国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城市,每年可拉动投资120亿元以上;紧抓项目的开工建设和推进工作,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发展光伏等新型产业。
【规划】新余市将推进“十百千亿”工程,计划安排投资2000万元以上大中型项目221个,总投资166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36亿元建成投产项目79个。在民生上,争取实现人均期望寿命80岁;办好“农村户户通自来水”等工程。
宜春:引进大项目有奖
【成果】2011年,宜春市生产总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财政总收入149.1亿元。
【介绍】“要取个市长名字,我就取‘项目市长’。”宜春市市长蒋斌开诚布公表达了对项目的重视程度。他介绍了抓重大项目的四条经验:一是抓项目线索,市政府设立了重大项目线索奖和重大项目华木莲奖,对重大项目引进并促其落地、投产的有功单位和个人予以重奖。二是抓引进项目,建立重大项目库,跟踪调查。三是抓重大项目建设,2012年,将做大做强一批具有带动作用的工业骨干企业,力争宜工集团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仁和集团等5户龙头企业均超30亿元;争取100个项目中有70%开工建设、40%投产。四是抓重大项目服务。
文/记者郭宁 邱佩君 张祖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