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银行 >> 正文内容

房贷紧缩或成压死高房价的最后一根稻草?

来源:地产家居网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09日

  高房价已成众矢之的。

  “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写入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大快人心。但南京的房价并未感受到两会带来的调控信号,照涨不误:河西集体冲2万、城东纷纷破2万、江宁又爆天价盘、江北向八进军……

  南京的高房价真的无法可控了吗?刚需们大可不必悲观,房贷紧缩,或许将成为压死高房价的最后一根稻草。

  房贷过松是高房价推手

  钱多,不是好事。2009年房价的上涨,“钱多”成为推手之一。

  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个人购房贷款持续回升,特别是下半年增速明显加快,年末个人购房贷款余额4.76万亿元,同比增长43.1%,比上年末高33.3个百分点,其中新建房贷款和再交易房贷款增速分别达40%和79%。

  货币过量开闸直接刺激了2009年房价迅疾上涨。钱的供应量多了,释放了巨大的楼市购买力,购房门槛大大降低。南京网上房地产数据显示,2009年南京新房、二手房成交总计突破20万套,创下了历史巅峰记录。房源的快速去化,供应量短期内无法快步跟进,房价上涨成为必然。

  与此同时,银行的信贷风险也在加大,“银行已被绑上了推升房价的战车”,通胀预期强烈。鉴于此,1月12日,央行决定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2月12日,央行决定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冻结资金超过3000亿元。

  银行钱袋子开始捂紧了。

  房贷扼住需求命脉 降价只是迟早

  房贷下款难、优惠减少、首付增多,南京购房者对购房门槛的提高已深有感触。2月份,南京多数银行一天就将全月的贷款额度全部用完;3月1日,重新开闸放贷,短短一天,部分银行信贷再次亮起红灯。

  更受关注的是,南京住房公积金因大量放贷,收支失衡,可贷额度由30万元调整为20万元,同时暂停发放二次(含)以上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

  而这或许就是房价拐点的前兆。

  据365地产家居网所做的“2010年购房需求调查”显示,贷款已成为楼市购买力的核心支撑。仅6.46%网友会采取全额付款方式去买房,有7成多网友会用到商业贷款,2成网友公积金贷款买房。

  房贷吃紧,买房难度加大,购房需求遭遇拦截、压缩,准购房者或转为观望、或放弃买房,必将延长开发商的销售周期,资金链的问题迟早将浮出水面。

  楼市的命脉正被房贷牢牢勒住,可以预见,房贷市场若进一步收紧,南京楼市的购买力将现萎缩,炒客则极有可能出现抛房现象,高房价将上涨乏力。在365地产家居网做的另一项调查显示,71.43%的网友认为“房贷拐点预示着楼市拐点”。

  融资遇阻 开发商下半年资金链紧绷

  不可否则,2009年一轮大牛市,绝大多数开发商不差钱!但在地王大战中耗资巨大,后期开发资金需求不断放大,可是开发商的资金来源正在逐渐减少。

  2009年12月17日,财政部、国土部等五部委出台《进一步加强土地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明确开发商以后拿地时,“首次缴款比例不得低于全部土地出让款的50%”。

  春节前夕,银监会下发《关于加强信托公司房地产信托业务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再次收紧房地产信托。《通知》明确指出,信托公司不得以信托资金发放土地储备贷款。

  仅此两项便提高了开发商拿地及开发的成本。

  已经到来的“金三”,南京有30家楼盘计划推新房源,而于4月初举办的2010年春交会,预计有130万平米的新盘亮相。若销售遇阻,开发商的资金链定会面临新的考验。

  日前,万科总裁郁亮回答股东提问时表示,今年下半年房地产市场不会出现大跌,但高端房市场可能会有压力。按照万科内部节奏控制,如果一个楼盘开盘当月销售率不足六成,就会进行促销。

  而有分析师分析“目前政府在信贷、融资等多个领域出台了相应的调控措施。开发商筹钱显然不会再像2009年那么容易,如果销售不好,开发商不会撑太久,房价也不会撑太久。”

  同时,由于开发商对行业趋势乐观而继续加大2010年开工量,在未来需求低迷的情况下,下半年房价面临的压力更大,很可能出现趋势性的下跌。


分享:

来源:地产家居网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