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22日
1月20日,文清路商业街提升改造工程投入使用。图为市民们行走在改造一新的文清路商业街上。记者郭芷汇 摄
一幅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绘出了昔日大宋“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的繁花似锦。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没有人会相信,眼前的文清路居然和《清明上河图》里街巷的风格如此相似,似乎让人瞬间穿越了千年。
置身其间,只见朱柱彩绘,突檐飞起,亭台楼榭林立。依稀间,古色古香的宋城仿佛正从历史的彼端,款款向我们走来。
●一座城市的缩影 相伴千年,今展新姿
一座有年份的城市,必然深深打上历史的烙印。赣州是如此,文清路也是如此。
赣州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赣州城设置于西汉高祖六年,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时至今日,赣州城仍旧保存有大量的宋代文物古迹,有“江南宋城”的美誉。早在宋朝时,文清路就是当时赣州“六街”之中的阳街。“文清路”一名源于宋代赣州籍理学家、文学家、诗人曾文清,名曾几。1941年,蒋经国在江西第四行政区督察专员兼赣县县长任上,以曾几的谥号命名该路为“文清路”。“文革”时期,该路改名为东方红大道,1979年恢复原文清路名称。
购物在文清路,休闲在文清路。长期以来,文清路这条繁华的商业街一直是赣州的标志性街区,让每一位赣州人欣喜和自豪。
改造前的文清路,沿街商业店面多为服装店,此外还有几处休闲娱乐建筑和办公建筑。商业分散、业态大众化,缺乏特色和品牌,未形成商业街效应,竞争力不足。有专家分析,随着章江新区建设步伐的不断推进,活力重心将向南部新区推移。文清路现状商业业态比较分散,主题不够突出,商业品牌效应难显。若不加以正确合理的引导、转变,老城区将面临再发展难题,社会活力降低。
难道伴随赣州历尽无数风雨的文清路从此寂寥?
2011年,市委、市政府作出决策,要把文清路打造成“宋城赣州独具特色的文化商业街”,对文清路商业街进行提升改造,力求达到促进环境改善、街区更新、文化再现、旅游发展的目标。同年7月,我市开始对文清路商业街提升改造进行规划设计。
改造完后的文清路,充分展现出“赣州风情、宋城印象”的风貌定位。
沿街裙楼、墙面及屋面新增坡屋顶、坡檐、马头墙等传统建筑元素丰富,一些宋代建筑特有的形式,随处可见,披檐、垂花柱,包括格扇,处处洋溢着宋代的气息。
●一流的作风,缔造城市建设“赣州速度”
登上洪城巷口一幢楼房的楼顶,只见颇具宋代风韵的马头墙已经砌好,一片片雕龙画凤的青砖黛瓦朴实却不失精致。从楼顶俯瞰文清路,街道的改造风貌尽收眼底,中国银行大楼外墙已经安装上了古色古香的木格雕花。
如今的文清路,秀美无比。在我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用了约25天时间,工程就投入使用,缔造了城市建设的“赣州速度”。
为了确保工程进度,章贡区及时成立了由区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文清路商业街提升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在各项工作特别紧的情况下,每天亲自过问工程建设情况,亲自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9位分管区领导则将全部的时间、精力投入到改造工程中,“全天候、不间断”调度工程进展情况。该区还建立了工程施工倒计时推进机制,实行每天一调度,发现问题,立马解决;并积极协调交警部门每天派出警力70人次,全力保障车辆通行;协调公安部门从2011年12月23日起,每天从晚7时到次日凌晨5时,派出干警沿街进行巡查。同时,对经营业主在2012年1月至2月期间实行免征税收政策。多措并举确保了工程的顺利推进。
做好事,更需要得到老百姓的大力支持。据章贡区文清路商业街提升改造领导小组工作人员介绍,为了更好地推进文清路商业街提升改造工作,章贡区组织街道、居委会近百名干部前期向相关业主、产权单位和居民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发放了《致居民的一封信》和整改通知单,得到广大市民的支持与谅解。
“文清路是我们赣州城区最繁华的商业街,对沿街进行立面整治,很多障碍都被拆除了,出行方便了,环境卫生也会越来越好。赣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宋城文化是赣州的一大特色,把这里打造成具有宋城风格的高品位的商业街,我们一直大力支持这项惠民工程。”市民刘跃华看到文清路的新貌,对未来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