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21日
这是江西经济发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
2011年,全省经济保持了12.5%的增长速度,总量实现历史性跨越,突破1万亿元大关,达11583.8亿元,首次晋升“万亿俱乐部”省份。
这是江西推进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最佳“注脚”: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龙头”高昂,领跑全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高位运行,成为江西大跨越、大发展的强大引擎。
这是“富民兴赣”前进道路上一个新起点:
江西去年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左右,迈入了一个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速发展的新时期;更强的经济实力,更坚实的财政保障能力,将让老百姓享受更多实惠。
惊人一跃,激荡着攻坚克难、加快发展的豪气与力量——江西经济跻身“万亿元俱乐部”,以全新面貌迈入新阶段
刚刚过去的2011年,为江西经济发展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全省粮食总产继2009年之后再次突破400亿斤,达410.56亿斤,大灾之后实现恢复性快速增产;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接近4000亿元,达3910.9亿元,增长19.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2个百分点。各行业全面增长,轻重工业协同发展,工业品产销衔接稳定,企业经济效益持续增加。服务业呈现持续、平稳较快发展态势。批发零售贸易、住宿和餐饮业快速增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较快增长,金融业持续平稳增长。
“十二五”开局之年,我省经济总量实现了历史性的“惊人一跃”:
全省GDP总量突破1万亿元。全省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突破1600亿元和1000亿元,双双实现30%以上的高增长。
“惊人一跃”来得并不轻松。2011年,江西发展遭遇了极为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面临用电难、用工难、用地难、融资难等一系列难题,经受了春夏连旱、旱涝急转等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
经济学家分析认为,GDP超万亿,是观察一个省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说明江西综合实力进一步提高,经济建设的物质基础更为雄厚,今非昔比。正如省委书记苏荣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所说:“全省生产总值跃上1万亿元的大台阶,以此为标志,全省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九层高台,起于垒土。2011年,我省经济总量与2003年相比翻了两番;全省连续9年保持了12%以上的增长速度;2001年至2011年,全省年均增长12.4%以上。2004年,江西经济总量在2000年2003亿元的基础上,用4年突破3000亿元;2007年又突破了5000亿元;两年后的2009年又突破7000亿元;2010年突破9000亿元;2011年突破1万亿元,达11583.8亿元。
凝心聚力,富民兴赣的航船加速驶向全面小康社会的彼岸——全省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左右,跨入中等偏上收入阶段
GDP突破1万亿元,意味着什么?
江西财经大学校长王乔分析:这预示着通过长期坚持不懈地扩投资、抓项目、促发展,江西经济实力的积累已经达到一个质变的临界点,经济发展正迎来一个质的飞跃。这也意味着全省财富积累将步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
经济的迅猛发展迸发出的惊人能量,正在赣鄱大地上掀起巨大浪潮——
江铜集团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1345亿元,比上年增长55.79%,成为江西和国内铜行业首家销售收入超千亿元的企业。全省纺织产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截至去年11月底就实现1020亿元;全省超千亿元的产业增至5个,其中有色行业突破4000亿元。截至去年11月底,我省旅游总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元,比上年增长37.13%;接待境内外游客1.54亿人次,比上年增长33.37%,两项总量均创历史新高。
GDP突破1万亿元,还意味着什么?
省委党校江西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黄世贤认为,它意味着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人均GDP同步快速增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不断加快。
据初步核算,2011年全省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左右。2005年,江西人均GDP登上1000美元台阶,随后分别用了3年和2年依次跃上2000美元和3000美元台阶;而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左右,仅用了1年时间。
根据世界银行的标准:人均GDP3945美元是中等偏下收入阶段与中等偏上收入阶段的“分水岭”。经济学家分析说,人均GDP达4000美元左右,是真正进入了国际公认的“中等收入”发展阶段。它意味着政府拥有更多的财力,为老百姓办更多实事。
2011年,全省财政用于教育、医疗、环保、社保、农林水等方面的民生资金达1421.6亿元,投入规模创下历史新高。全年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达到15.2%,高于中央要求;在全国率先实现城镇医保政策标准全省统一,初步建立覆盖城乡所有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保障性安居工程扎实推进。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49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892元,分别增长13.01%和19.1%。
“龙头”高昂,构筑起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新脊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产总值突破6600亿元,增速高于全省水平
江西经济强劲增长的奥秘在哪里?
尽管2011年世界经济减速,宏观环境复杂多变,分析全省经济发展轨迹,一条最重要的线索就是:我省始终坚持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龙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在调结构中保增长、稳增长。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为我省科学发展提供了明晰的“路线图”,为全省跨越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两年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方案确定的405个重大项目,有300多个已启动建设,累计完成投资近5000亿元。
据初步统计,2011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产总值突破6600亿元,增长速度高于全省水平;区内财政总收入849.6亿元,工业生产运行平稳,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力度不断加大,正成为江西经济发展重要的增长极。
——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迅猛发展,在全省经济中的比重持续攀升,效益显著提升,招商成效明显。2011年,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增加值1568.3亿元,占全省工业的40.1%,增长21.6%,高于全省2.7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我省传统高耗能产业增速下降,仅前11个月,六大高耗能行业增速低于全省1.1个百分点。
南昌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新余、上饶的光伏产业,鹰潭的铜精深加工产业,宜春的锂电子产业……如今,在科技创新基础上迅速成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推动全省经济持续前行。
——全省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效益与质量不断提高。
2011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7.8%提高到8.6%。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民间投资增长35.8%,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7.9%。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增长74.4%、44.9%,占全省出口比重分别达37.7%、18.7%。财税结构进一步优化,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达85.3%。
本报记者李冬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