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江网-江南都市报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18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13.01%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9.1%
■江西经济发展“既长骨头又长肉”
昨日,从国家统计局江西调查总队传来好消息,在GDP、财政收入实现翻番的同时,2011年城乡居民收入也随之快速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495元,增长13.0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892元,增长19.1%,增速均好于预期。“这个增幅应该可超过GDP的增幅,这说明我省的经济发展‘既长骨头又长肉’”,我省经济专家表示。
【数据】
农民人均增收1103元 增幅超城镇居民
2011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892元,比上年增加1103元,历史上首次增千元,增幅比全国高1.2个百分点,在中部各省居第二位。扣除物价因素后,实际增长13.2%,增幅超过城镇居民。
从结构上看,农民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全面增长,呈现出“多轮驱动”的良好格局。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495元
2011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495元,增长13.01%,增速比上年加快2.6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7.53%。
最低收入阶层收入增速跑赢全省平均水平。2011年,10%的最低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882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48%,比全省平均水平快0.47个百分点。
【分析】
工资性增长贡献率近五成
城乡居民收入的超预期增长,得益于宏观经济的发展。去年国内外经济环境极为复杂,省委省政府科学应对,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全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就业面不断扩大,加上各种创业优惠政策落实到位,自主创业的居民增多,直接推动城乡居民收入增长。2011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同比增加1040.53元,工资性收入增长对总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49.58%。全省外出从业农民人数达780.2万人,增长8.62%,人均月收入为1821.65元,增长15.76%。
去年,农民收入大幅提高,这得益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2011年全省粮食亩产374.9公斤,增产16.8公斤,增长4.7%;粮食总产410.56亿斤,增产19.62亿斤,增长5.0%。总产、亩产双创历史最好水平。加上农产品价格上涨,农民从第一产业获得的纯收入增加412元,增长17.6%。
我省收入增长处于提速阶段
要想提高百姓收入,就必须尽力做大经济“蛋糕”,让政府有条件“让利于民”。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麻智辉表示,在去年“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中都提出,要让城乡居民的收入大幅增长,目标设定的增幅高于GDP的增幅,这也是我省首次设定这样的目标。而在“十二五”的第一年,这一目标就得以实现。
麻智辉表示,我省收入增长处于提速阶段,按此趋势,今后城乡居民收入增幅要快于“十一五”期间。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目标,今后按富民为先的理念,有经济快速发展做基础,千方百计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使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整个经济、财政收入相协调。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有利经济结构调整
收入的增长也更有利于促进江西经济发展。学经济的人都知道这么一个故事:上世纪初,美国福特公司率先把员工的工资从每小时两美元多提升到每小时五美元,几乎耗尽该公司当年一半的净利润。第二年,福特的净利润翻了三倍,因为员工有钱以后,都开始买福特车了。这就是“先予后取”的辩证关系。
“我们一直说要拉动内需,要拉动内需,就必须让百姓口袋里有钱。”麻智辉说,消费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长久以来,江西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出口和消费是短板。从未来发展来看,消费是拉动经济最终也是最为持久的动力,这也是为什么提出“拉动内需”的原因。
“在江西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之际,实现收入快速增长,是双赢。既让百姓钱包鼓起来,政府又调整了发展结构,使投资、生产、消费‘三驾马车’在拉动经济发展方面更加协调,动力更足,更有利于未来的发展,有力地化解江西经济体系中的痼疾,使江西经济由小而大,由大而强。”
文/记者郭宁 刘媛 实习生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