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12日
文化产业成两会关键词
尽管东西部省份在发展重心和产业选择方面差异颇大,对文化产业的关注度却是前所未有的一致。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给文化产业发展带来里程碑式的推动,同时也为各地大张旗鼓打造“文化强省”、树立“文化品牌”奠定了政策根基。
拥有敦煌、丝绸之路等文化资源的甘肃省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重镇,形成了具有甘肃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但当地也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文化企业规模偏小,缺少具备竞争力的文化产业主体;文化产业人才匮乏;投入严重不足等问题。
为此,甘肃省此次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2年,要规划建设一批地方特色鲜明、产业链完整、规模效应明显的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健全完善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激励机制,扶持重点文化企业,加快文化资源和文化产品开发,打造一批体现甘肃特色、在全国乃至世界具有影响的文化品牌。
《报告》还提出,2012年要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扶持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企业走向市场,通过兼并重组组建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引导非公经济参与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
民进河南省委员会则提出“全面借鉴美日韩的动漫产业经验”。该委员会提交的提案称,目前河南动漫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企业规模较小,市场竞争力不足;金融资本没有有效跟进,资源整合能力还须提升;产业链不够长,播出机制没有建立;高端人才匮乏,人才流失严重;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盗版产品屡禁不止等。
该委员会就此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充分发挥河南漫画业发达的优势,依托《漫画月刊》和《小樱桃漫画》,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打造出自己的漫画品牌,并以此带动整个动漫产业的发展。
事实上,从去年起,文化产业就已成为两会关注的热点,表明其在推动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方面的作用正越来越得到认可。但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某些根本问题迟迟未得到解决。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国家重大扶持政策的逐一落实,各地文化资源将被充分调动,最终会给文化产业带来源源不绝的发展后劲,并惠及整个市场。
节能环保考验地方政治智慧
去年年底环保大会的召开吹响了“十二五”中国节能减排攻坚战的号角,各省长、部长以及央企一把手也在会议期间签订了“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责任书。面对考核指标增多、挖潜空间收窄、投入成本增大、边际效应递减等不利因素,如何把既定的指标分解下去,切实达到预期,同时又从各地实际出发,不影响当地经济发展,这极大考验着地方政府的政治智慧。
今年的地方两会就成为展示各地如何化解减排压力、力行环保节约的一个窗口。
作为最早结束两会议程的省份,河北省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实行差别政策,分地区、分行业下达节能减排考核指标。
“差别政策意味着节能减排考核指标的分配将综合考虑各地、各企业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节能潜力、环境容量及全省产业布局等。”河北省部分企业界人士说。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