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理财频道>> 理财要闻 >> 正文内容

逾九成交易所或被淘汰3类特征兼具者最易被整顿

来源:证券日报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14日

    有分析人士指出:

  逾九成交易所或被淘汰

  三类特征兼具者最易被整顿

  ■本报记者 桂小笋

  距离国务院发布《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 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一月有余,各地交易所依旧“按兵不动”。而随着包括发改委在内的八部委迅即联合行动,拟定了《清理各类交易所名单》的出台,各种被清理的交易所名单开始在业界流传。

  “如果整顿力度够大,目前五百家左右交易所能剩下二、三十家。而具有三种特征的交易所最容易成为整顿的对象,即行业重复率太高的交易所,例如钢铁,全国有几十家;非大宗商品的交易所,像文交所和红酒;舆论压力较大的交易所。”一位资深人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分析。

  乱象现国务院出手整顿

  2004年以来,我国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呈现数量和交易数额几何倍增的趋势。由于数量猛增导致泥沙俱下,交易所投机、操纵价格、个别股东直接参与买卖甚至经营者卷款逃跑等问题接连出现。

  2011年春天,天津文交所出台艺术品股票交易,将两幅分别定价为600万元和500万元的画以“分拆”式的手法进行交易,即600万个份额和500万个份额,每份1元价格发行,而疯狂的是,这只“股票”一度被炒至17元每股,其后便开始接连跌停,而最新的报价是,已跌至2元以下,高价入市的炒家被洗劫。

  无独有偶,近日,又有媒体报道称,由北京奇峰乾元科技有限公司建立的中国木材电子交易市场存在大量虚拟资金操控盘面,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而进一步查询后得知,其总经理与山东寿光蔬菜电子交易市场总经理系同一人。

  “这个行业里有许多‘老人’,所谓的‘老人’,都在圈里待了许多年,做过好几个市场,有些不同的市场背后是同一个老板是圈里都知道的事情。当然也有因为从业较早、在业界有较高知名度的,会有一些职务的变动。” 一位资深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解释。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薛胜文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目前我国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已经逐渐脱离了原有交易所应具备的功能,不再是为现货商服务,为其提供产品的参考价格、套期保值等作用,而是成为了追求利益,投机交易的“期货公司”,与此同时,大部分大宗商品交易所定位不明确,这使行业乱象丛生。

  由于缺乏规范管理,在交易场所设立和交易活动中违法违规问题日益突出,风险不断暴露,至2011年11月11日,国务院出台《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决定》,按照这份文件的规定,在2011年12月底之前,各省级人民政府需要尽快制定清理整顿工作方案,并向国务院备案。

  不过,时至今日,各交易所依旧“按兵不动”,表面来看,一切平静。

  行业数量或被削减九成

  形形色色的交易所到底有多少?“三百家?全算进来五百家都不止。现在行业成长是爆炸式的,2007年-2010年,一年增长几十上百家,这是不健康的。各种配套机制也需要完善,而眼下的行业里,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现象非常严重。”大宗商品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刘心田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

  刘心田介绍,港口城市要想获得大宗商品定价中心的地位,未来港口的吞吐量及贸易数额都是重要的参考指数,而通过交易所的方式,可以盘活这些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因此,因地制宜地发展交易所非常有必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存在一定比例数量的交易市场是比较重要的,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一个港口城市拥有八到十家交易所比较正常。物流发达地区,是有市场需求的。”刘心田建议。

  而有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对本报介绍,由于交易市场具有成交量大、金额高的特性,因此,在整顿的过程中,那些成交量小的非大宗商品领域交易所,将会首先受到影响,它们“现货中没有那么多的钢性需求,肯定是炒作成份居多。”

  中投顾问分析师薛胜文则认为,从此次整顿的背景及现状来看,前期整顿对象会主要集中在贵金属、工艺品、大宗商品等领域。在这些领域中,大多变成了变相的期货交易,其中隐含了巨大的市场风险,成为了追逐利益的主要领域。

  有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具有三种特征的交易所最容易成为整顿的对象,即行业重复率太高的交易所,例如钢铁,全国有几十家;非大宗商品的交易所,像文交所和红酒;舆论压力较大的交易所。“如果是整顿严厉,二、三十家都剩不下来。如果不严厉,五十到一百家也有可能。再过两、三年,通过重点地区保留的试点,找到行业真正健康发展模式并开始推广,新兴市场会出现。”上述人士称。

来源: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桂小笋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