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07日
近年来,有些大学生毕业后处于“动荡期”,他们总是从一个岗位“跳到”另一个岗位,有的不到半年时间就会跳槽一次,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称号——“跳早族”。据有关数据统计,“跳早族”中有近九成是主动离职的。那么,社会是怎么看待“跳早族”的呢?
“跳早族”能否跳出美好未来?
□刘运佩 记者胡星
“跳早族”为何早早跳槽
吴俣在大学学的是广告专业,毕业后他进入了一家广告公司工作。刚开始,因为专业对口,加上薪水比其他刚参加工作的同学都要高,他对这份工作还算满意。出人意料的是,工作还不到半年时间他便跳槽离开了公司。
吴俣说:“自己也没想到会那么快跳槽。之前,觉得自己会在这家公司工作好几年,但现实和自己的想法相差太远。入职后,我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做一个广告策划,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就主动向同事请教,原以为同事们会给予我帮助,但事实上他们的态度都很冷淡。同时,老板不断地催我交策划方案,那段时间我每天都要加班到很晚。在这个过程中,我萌生了离开的想法。尽管这样,我还是坚持把策划做完了,虽然策划得到了老板的肯定,但在这个过程中的压力太大,挫折感远胜过成就感。”
“不止是这一个原因。”吴俣说,“除了工作环境不适应,工资不够自己开销也是重要原因。应聘时公司承诺3000元一个月,实际上却少了很多。”
“你对自己是否有明确的职业规划?”记者问。吴俣表示,暂时还没有,不过,他会先找份工作,只要工资不会太低就行了。记者又随机采访了几名“跳早族”,发现“跳早族”频频跳槽除了工资太低、对工作环境不适应等因素外,认为当前的工作没前途,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找得太随便,用人单位缺乏人才培训与开发等,都是他们频繁跳槽的原因。
大学在校生:还是不“跳”为好
赣州某高校的学生范闰平谈了他对“跳早族”的看法:“我觉得做‘跳早族’不好,现在许多大学毕业生都很浮躁,找工作时没有明确目标,发现社会上哪个行业‘热门’就急着往里‘跳’,没有全面考虑自身的情况。结果是沉不下心来,每个工作都是浅尝辄止。这种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不利于工作经验的积累。”
范闰平还说:“通常,‘跳早族’很容易给用人单位留下不好的影响。我的好些学长也是‘跳早族’,他们工作后很难在一个岗位上长时间工作,每隔数月就要经历一次‘人事变动’。而那些踏实工作的学长们,通过长期努力和付出,很快就在单位上干出了一番成绩。”他表示,自己毕业后不会加入“跳早族”队伍,希望自己毕业后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并稳定地工作下去。
赣州某高校大四学生谢玲表示,对“跳早族”持反对态度。她说:“ 脚踏实地做事是非常重要的,路要一步步走,饭要一口口吃,工作经验也需要一点点积累。我不反对跳槽,但是盲目地换工作,不利于自己的长远发展。”
用人单位:对“跳早族”有顾虑
记者了解到,大部分用人单位对“跳早族”有顾虑。“‘跳早族’认为他们的跳槽史为工作积累了经验,实际情况不然,这反而会成为他们求职路上的绊脚石。我们的企业希望员工能稳定安心工作,而不是对工作稍不顺心就卷铺盖走人。”在南康开洗车店的个体老板樊宏伟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赣州某管理有限公司的刘经理也有相同的看法:“要么不喜欢这份工作,要么嫌薪水少,要么觉得太累……这些就是当下大学毕业生成为‘跳早族’的原因。随着‘跳早族’越来越多,便会给在校大学生和毕业生造成负面影响,认为是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原因导致了‘跳早族’‘一跳再跳’,想要得到更好的工作待遇就要‘早跳’。这样一来,许多毕业生在找工作时就想‘一口吃成大胖子’,这种想法是不切实际的。”
刘经理还说:“事实上,大学毕业生需要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这是一个可持续积累的过程,工作未满半年就跳槽,对个人发展不利,到新的公司还是要从基础工作重新做起。我们公司对于那些‘跳早族’还是抱着一种谨慎的态度,对于那些想要跳槽到我们公司的,都会给他一个适应期,这也是公司对他的一个观察期,如果在这段时间内他能胜任这份工作,我们对他也比较满意,就会签订一个长期的合同。”
“跳早族”需要明确目标
东华理工大学中文系主任章军华教授告诉记者:“‘跳早族’对于社会进步有许多不利因素。对于毕业生而言,频繁跳槽不利于职业能力的提升与职业生涯的发展,对个人长期规划来说也是一种浪费。对于用人单位而言,‘跳早’会造成用人单位人才培训成本的流失;重要岗位经常换人,会严重影响到部门的正常运作,给用人单位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对高校而言,毕业生中‘跳早族’太多,有损该高校的口碑,影响该校毕业生的就业。”
章军华说:“如今,在校大学生人数每年都在增加,激烈的竞争很可能会造成‘跳早族’的人数越来越多。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减少‘跳早族’带来的不利影响,需要高校、用人单位、毕业生三方面配合。校方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强化他们抵御风险的心理素质,对将来可能面对的工作条件和环境做好心理准备,让学生理性地进行职业规划;用人单位应多关心刚毕业的新员工,为他们规划好职业发展的路径,做好入职培训工作,帮助他们顺利度过职场磨合期;大学毕业生步入社会后,要理性面对、认清形势,在工作中要发扬吃苦耐劳、踏实奋进的优良作风,生活是公平的,你付出多少就能得到多少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