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中国金融 >> 正文内容

农信社改革步入深水区 提供全国近八成农户贷款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李静瑕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23日

每经记者 李静瑕发自北京

 

从“大挎包”银行时代,到现在的股份制改革,中国农村信用社已经走过了60年的历程。而今,农信社的改革正步入“深水区”。

昨日(11月22日),在“农村信用社60年发展历程暨金融服务产品博览会”的开幕仪式上,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希望借博览会激发调动农信社服务“三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加强创新,改革服务。

根据银监会的最新数据统计,截至2011年9月末,全国农村信用社资产和负债分别为12.3万亿元和11.6万亿元,居银行业金融机构第二位。

改革步入“深水区”

“过去的60年,是农信社管理体制不断探索完善的60年,经历了农行管理、行社脱钩、人行代管、交由省级人民升幅管理等重大体制的变迁。”尚福林在上述博览会上指出。

今年8月2日,银监会明确提出了对农信社改革的方向,摘掉“合作制”的帽子,要求全部改为股份制。

同时对于农信社改革,银监会也提出,从2011年开始,要通过5年左右时间的努力达到以下目标:即高风险机构全面处置,历史亏损挂账全面消化,股份制改革全面完成,现代农村银行制度基本建立,主要监管指标达到并持续符合审慎监管要求,农村金融服务功能与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

8月份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农信社资格股占比已经下降到30%以下,而全国有1424家农村信用社已经达到或基本达到农村商业银行组建条件。

“在农信社的改革期间,特别是2003年,提出省联社由省一级政府管理之后,揭开了信用社发展的新篇章。而合作制的这种体制,将会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面,起到很好的过渡作用。”某信用社相关部门负责人在上述博览会上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农信社的改革要从各地区实际出发,仍然需要长时间的探索,不能够“一刀切”。

根据银监会8月份的统计数据,已组建农村商业银行155家、农村合作银行210家,农村银行机构资产总额占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41.4%。

上述农信社人士对记者表示,对于农信社的股份制改革,并不知道是否会让省联社成为集团法人,但是下面各区县的农信社会根据实际需要,直接转为农商行或者通过兼并重组等形式股改为农商行。

成农村金融主力军

尽管农信社的改革仍然面临不少困难,但是农信社坚持为“三农”服务,立足农村市场所起到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

尚福林表示,60年来,广大农信人始终坚守在金融支农的第一线,立足县域,扎根农村,服务“三农”,近8万个网点遍布乡镇,近80万员工奋战一线,提供了全国近80%的农户贷款,承担了近80%的金融机构空白乡镇的机构覆盖重任。

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全国农信社存款余额为9.7万亿元,贷款余额为6.6万亿元,分别居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第四位和第二位。同期,涉农贷款达到4.6万亿元,占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各项贷款的47.4%,占银行业涉农贷款总额的32.8%。其中农户贷款2.4万亿元,占银行农户贷款余额的77.4%。

“我们主要是对口农村金融服务的,还有小企业服务。”内蒙古农村信用社相关人员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据介绍,去年年末,内蒙古农信社的资产总量达到了1983亿元,存款余额为1511亿元,贷款余额为970亿元。

记者根据博览会信息,山东省农信社则采取灵活多样的营销方式,因地制宜,实行一企一策,为中小、小微企业量身定制适宜的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截至10月末,全省工支持中小企业4.1万家,余额达到2520亿元,其中,小企业3.8万家,占全省小企业户数的60%以上。

已经完成股份制改革的上海农商行,截至2011年6月末,其国标小企业贷款余额865亿元,占自营对公贷款的69.8%,占上海市小企业贷款的13.2%。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户数达到375家,贷款余额62.7亿元,5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贷款户数达到3729户,户均贷款余额226万元。

分享: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