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昌晚报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22日
-全球每1389人中就有一位南昌人
-南昌每13人中就有一位65岁以上老人
10月31日,地球村迎来第70亿个公民。当天凌晨,象征性的“全球第70亿人”在菲律宾降生。世界人口从10亿增长到20亿用了一个多世纪,而从1987年开始,每12年就增长10亿。70亿人口的数字给了地球公民反思人口问题的新契机。
在地球村的居民中,南昌市的504万人口(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占了总比重的1/1389。在世界人口高速增长的同时,南昌的人口总量和人口结构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解密
南昌人口十年增加60万
据南昌市统计局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11月1日零时,全市常住人口总数为5042565人(不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和居住在市内的港澳台居民以及外籍人员),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4434160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608405人,增长13.72%,平均每年增加60840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29%。
此外,记者了解到,我市去年的户籍人口为502万人。市统计局人口普查办主任熊晓洪透露,常住人口超过户籍人口,在南昌尚属首次。
按人口统计指标的诠释,常住人口的统计更多的是反映人口流动情况,数量越大,意味着来这个城市投资、工作、生活的人就越多,城市经济就极具活力,发展速度也相对较快。户籍人口比常住人口多,那就表明这个城市的人更多地向外流,形成一种人口“空心化”。而一旦常住人口超过户籍人口,即出去的人少,进来的人多,流动性在加大。
对此,江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麻智辉表示,这意味着南昌经济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实力进一步增强,城市的吸附力随之增强。纵观经济发展快的城市,常住人口数量超过且远大于户籍人口,因为有人的大量涌入及不断流动,从而推动这个城市经济的发展。
红谷滩人口五年翻了一倍多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1月1日零时,红谷滩新区的常住人口达22万。2005年,该区建立了自己的人口数据库,按当时的口径统计,2005年的人口数为10万,也就是说5年间该区人口翻了一倍多。
“这说明随着新区配套设施的逐步完善,老城区的部分市民搬到了新区住,以及南昌市外的人来新区居住。”熊晓洪表示,这从老城区常住人口有所减少就可以证明,以东湖区为例,2009年该区常住人口为46.8万人,去年普查结果为46.7万人。
南昌市统计局有关人士称,随着各新区的发展,常住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基数虽比老城区低,但增速却较快,人气与商气在逐渐积聚。
城镇人口比重超过六成
记者了解到,在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3313689人,占总人口的65.71%;居住在乡村的人口1728876人,占总人口34.29%。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6.83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南昌市城镇人口的增长率还高于同期全国平均增长速度。全国城镇人口比重由2000年的36.22%上升到2010年的49.68%,十年共提高13.46个百分点。南昌市城镇人口比重的提高值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提高值3.37个百分点。
麻智辉表示,城镇人口比重的快速上升,表明南昌市人口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也标志着南昌工业化和现代化水平正在提高。不过,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快速过度的进程,往往也是社会矛盾的凸显期,需要政府部门的调节解困。
每五人中有一名大学生
“在人口受教育程度上,南昌堪称江西之冠。”熊晓洪告诉记者,据我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受教育程度的950249人,也就是说平均每五个人中,就有一名大学生。如果把这项数字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我市每100人中具有大学受教育程度的由7.45人上升为18.8人,大学生比重上升了11.35个百分点。
不仅如此,我市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也有所下降。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为130903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63383人,文盲率由5.92%下降为2.60%,下降了3.32个百分点。
熊晓洪认为,这是南昌市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以及扫除青壮年文盲等措施的客观反映。人口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正在为南昌的崛起进程提供着宝贵的人才资源。
挑战
人口性别比高于国际水平
南昌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也反映出人口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据统计,在我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为2633844人,占总人口的52.23 %;女性为2408721人,占总人口的47.77%。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9.35,与十年前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总人口性别比持平。
熊晓洪认为,近10年来,南昌市出生人口性别比虽未有增幅,但仍然在高位运行,高于国际公认的出生人口性别比正常水平(103-107)。因此,应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进一步关爱女孩,全面消除引起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的人为因素,促进南昌市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老龄化社会”困局凸显
此外,全市常住人口中, 0-14岁的人口为931135人,占总人口的18.47%; 65岁及以上人口为388945人;占总人口的7.71%,也就是说南昌每13人中就有一位65岁以上老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5.81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27个百分点。
按照国际上划分人口类型的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7%时,其人口即称为“老年型”人口,这样的社会即称之为“老龄化社会”。
“按照这个标准来衡量的话,南昌已步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熊晓洪提醒,南昌应该尽快从战略高度完善相关政策,积极应对和有效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尽量减小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阻力。
声音
应建立宏观战略协调人口发展
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 邓虹
人口不仅是资源消耗者,也会创造财富。社会学上有个概念叫“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的有利人口条件。
计划生育以后,南昌生育率下降了,并从2000年开始进入低生育水平。人口调控固然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把人口减下来,但是带来的后果是年龄结构出现问题,0-14岁跟65岁以上人口比重倒过来了,老年人比重迅速上升。西方发达国家老龄化出现在工业化过程完成了以后,整个国家富裕程度很高的情况下产生的,南昌则不然。
发达地区更富裕,解决这个问题财力更雄厚。而南昌面临低生育水平下的老年人养老问题,对社会保障系统和养老事业会造成很大压力,一个是养老金的支付,一个是医疗费用,还有就是日常生活的照料。现在这方面的准备还不是很充足。
我觉得,应该建立一个宏观面的人口发展战略来综合协调。比如控制人口的比例、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人口素质、解决大范围的就业、建立公平合理体系以及良好的社会保障等,才有助于人口与自然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