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制晚报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18日
协助上市公司重组期间泄露信息给亲属炒股牟利犯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获刑11年
股市内幕交易,损害的是股民的利益。原广东省中山市市长李启红,通过协助当地一家上市公司重组,利用内幕信息购买股票获利近2000万元,导致国内众多股民利益受损。北京一家律师事务所率先受理股民起诉李启红索赔案。
10月27日,李启红因犯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等罪获刑11年,这也是首起涉及高官的股票内幕交易案。记者上午独家获悉,由于李启红没有上诉,刑事判决已经生效,这意味着股民的索赔诉讼已经可以启动。
受命重组
中山女市长想要大力发展金融
今年56岁的李启红出生在广东中山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68年,14岁的她小学毕业,在镇上当工人。当时正值“文革”,性格开朗、嗓音动听的李启红给领导留下了“有政治觉悟”的印象。
18岁时,李启红当选石岐镇中区朝阳居委会主任。此后她仕途顺畅,21岁当上了石岐镇党委副书记,之后历任烟墩区党委副书记、中山市妇联副主席、市委组织部部长等职务,2007年1月出任中山市市长。
尽管李启红的履历表上写着“党校研究生学历”,但有媒体报道称,如果没有秘书起草讲稿,她说话就会语无伦次;面对镜头时也很拘谨,需要手下人在旁边打手势。在从政思路上,李启红是“什么热搞什么”,看到省里扶植广州、佛山搞金融,她也决定在中山大力发展金融。
想借上市公司重组建立政绩
或许与出身农村吃过苦有关,李启红上任后非常重视民生建设,如修路,为外来务工者谋福利等等。既重视民生,又想大力发展金融,“公用科技”成了李启红实现抱负的最好载体。
“公用科技”的前身是佛山市兴华集团,1997年在深交所上市,两年后将股权转给中山市最大的国有企业——中山公用事业集团有限公司。2000年,该公司更名为“中山公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证券简称“公用科技”。
按李启红在法庭上的陈述,在她当市长之前,“公用科技”只是一只垃圾股。新官上任,李启红希望弥补中山市的金融短板,把“公用科技”发展好,作为自己的政绩。
在这家公司官方网站的“发展历史”中有这样的记载:“(2007年)2月1日,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启红等人到公司调研并作重要讲话,肯定了集团的发展思路,提出了殷切期望。”
所谓的发展思路,就是公司董事长谭庆中提出的“利用资本运营手段实施资产重组”。
其实对于重组一事,李谭之间早有默契。谭庆中原为总部在上海虹口区的银河基金公司副总经理,因为虹口区与中山市“结过对子”,两人在官员互访中认识。李启红对谭庆中这一金融人才赏识有加。
谭庆中和李启红“前后脚任职”。知情人称,谭庆中进入“公用科技”正是李启红安排,希望他负责重组事宜。谭庆中任董事长的当天,他的老部下郑旭龄就任总经理。
市长协调为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
2007年2月,在李启红的斡旋之下,中山市政府对该公司的产业架构进行了调整,通过行政划拨的方式将路桥、工程施工等历史遗留问题多、产权不清的资产划出。
知情人称,谭庆中主持的此次重组上市,将优质资产注入、以股权换资产是关键,而最实质的内容是对5家水厂的收购。由于部分水厂资产原属乡镇企业,权属不明,仅靠公司操作很难完成。“公用科技”早在2006年初就曾试图统一水务市场,但因阻力极大被迫搁浅。此次由于李启红亲自协调,资产权属等问题破例解决。
2007年3月31日,公司完成调整,产业架构涵盖了供水、天然气等。
6月11日,中山市市委领导同意了该公司的整体上市计划,并正式指派李启红具体负责。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