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江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18日
“实现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居民收入翻番,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位次前移。”这是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上,省委书记苏荣在大会报告中提出的今后5年江西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其中实现经济总量翻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GDP翻番是实现财政收入、居民收入翻番的前提
“加快发展步伐、实现进位赶超是摆在全省人民面前的重要任务。”省统计局副局长、高级统计师彭道宾认为,实现经济总量翻番,符合江西省情实际,是区域发展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坚实基础,是实现发展成果共享的前提条件。
当前,经济总量相对偏小、人均GDP水平较低、经济欠发达,依然是我省的基本省情,发展不足依然是江西面临的主要矛盾。彭道宾分析说,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没有一定的增长速度,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就难以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会落空。
随着“十二五”规划的深入实施,新一轮区域竞争如火如荼,中部地区各省崛起态势逼人。
经济专家分析认为,当前,中部各省加快发展的意识日益增强,在资金、人力等要素流动更加频繁、区域市场竞争更趋激烈的情况下,经济发展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只有做大经济总量,才能在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经济总量翻番是实现财政收入、居民收入翻番的前提。”彭道宾介绍说,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是经济总量的一部分,只有实现经济总量翻番,才能让发展成果更多地体现在人民共享上。
全省生产总值将逾2万亿,人均GDP超6000美元
根据我省“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江西生产总值将达1.8万亿元,力争实现2万亿元,实现经济总量翻番,年均增长11%以上,按当年价格和汇率计算,预期人均生产总值将超过6000美元。
专家分析,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江西经济总量实现裂变式扩张,为实现经济总量翻番奠定了基础,尤其是“十一五”时期江西的发展情况,更充分印证了实现经济总量翻番的可行性。过去5年,江西GDP增长了1.3倍,实现翻番。按此速度,今后5年江西实现生产总值翻番肯定能实现。
数据显示,全省生产总值在2000年2003亿元的基础上,仅用4年,便在2004年突破3000亿元大关,随后仅用3年时间,在2007年突破5000亿元大关;2009年又突破7000亿大关,2010年突破9000亿元,达9451.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2001年至2010年,年均增长12.4%。
省统计局综合处处长彭勇平认为,“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基本实现工业化的重要时期。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将为经济总量实现翻番提供重要支撑。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GDP翻番的关键
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城镇化率超过30%以上时,城镇化将进入加速发展时期。
彭勇平分析认为,当前,江西正面临加快推进城镇化发展的良好机遇。2010年江西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139美元,城镇化率达到44.06%,江西城镇化将迈入从规模扩张到品质提升的整体转型时期。
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是实现经济总量翻番的强大动力。根据“十二五”规划,未来5年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5%。江西“三驾马车”在拉动经济发展方面,更加协调、动力更足,更有利于未来的发展。今年前三季度,江西投资、消费、出口分别增长27.9%、17.7%、61.4%,均高于“十二五”规划要求,其中出口增速居全国第2位、中部第1位。
“今后5年经济总量要实现翻番,关键还在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重要的抓手就是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龙头。”彭道宾说。未来全省要谋划和实施好一批管长远、增后劲、带全局、惠民生的重大项目,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优化产业结构,瞄准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的高端,更加注重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发展向三次产业协调带动转变;加快开放型经济的转型升级,提高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要素的能力;加快形成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推动经济发展向主要依靠创新驱动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