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赣州晚报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16日
市民热议防范“医托”
○夏兰 周小梅 记者刘善盛
11月14日,晚报《“医托”仍猖獗 治理有点难》的报道发出后,市民反响如潮。不少市民向记者反映了他们受骗的经历,并建议相关部门加大打击力度,不让“医托”有生存的土壤和空间。
市民支招防“医托”
“我在市人民医院门口开店,经常有‘医托’来打公用电话,告诉同伙又有一个病人去看病了,内容包括病人的年龄多大、什么地方口音、治什么病等。”11月14日,赣州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医托”行骗的对象主要针对来自农村的就诊者,其中多为患慢性疾病反复治疗效果不佳,或是需要进行手术而自己不愿手术的病人。“我曾经就被‘医托’骗过,花了很多钱买了一大堆所谓‘神药’,经过医生辨认,发现都是一些清热解毒的普通中药。”曾经被“医托”欺骗的市民涂先生提醒广大患者要擦亮眼睛,不要被“医托”的花言巧语所迷惑,有关部门也要从根本上采取措施,加大打击力度,不让“医托”有生存的土壤和空间。
医院采取措施保患者利益
这两天,当记者再次来到赣州市人民医院、赣州市妇幼保健院等赣州中心城区几家大医院时,发现各医院对“医托”加强了防范,“医托”的拉客行为有所收敛。
赣州市妇幼保健院有关负责人表示,医院已经采取了各种措施来防范“医托”:在醒目位置悬挂警示标语,提醒患者提防“医托”行骗;每天派出保安在门诊各处巡查,安排专职保安驱赶“医托”;各诊区的导诊人员积极热情地为患者提供咨询服务,使患者有疑问时能及时得到院方的帮助;急诊24小时都有医护人员上班,使求诊患者得到及时服务;强化医护人员的服务素质培训,要求医护人员使用贴心服务用语与患者沟通,解答患者的疑惑。
就医提防身边“热心人”
对于如何识别“医托”,市妇幼保健院保卫科副科长赖武认为,医院在采取措施的同时,患者自身也要提高警惕。“医托”常利用“现身说法”、“真情关怀”、“低价促销”等伎俩欺骗患者,患者要注意识别这些伎俩,提防身边别有用心的“热心人”。此外,患者到医院求诊遇到疑问时,不要盲目听信非院方人员不负责任的误导性言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