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赣州民生频道>> 赣州社会新闻 >> 正文内容

“医托”仍猖獗治理有些难 “医托”专盯农村患者

来源:赣州晚报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14日

    近段时间,赣州中心城区各大医院“医托”猖獗。几家医院有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他们都接到了不少患者关于受“医托”欺骗而上当的反映。在这些受骗患者当中,赣州开发区蟠龙镇的邬女士就被骗了4000多元。据了解,很多“医托”爱把目标锁定在一些文化层次偏低的患者身上,尤其是从农村来城里就医的患者。这让他们感到十分担心。眼下,虽然医院在醒目处都挂起了防“医托”的提示牌,但“医托”还是无孔不入,仍然有不少患者上当受骗。

  连日来,记者采访了几家医院及卫生、公安等部门,就如何有效治理“医托”问题进行了调查了解。

  在赣州市人民医院,该院通常采用张贴警示标语和温馨提示、保安加强巡视等方式,提醒患者对“医托”加强防范,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游永芳 记者刘善盛 摄

现象

  患者:“‘医托’骗了我4000多元”

  11月8日,赣州开发区蟠龙镇的邬女士向记者反映,今年10月21日,她因为宫颈炎性出血到赣州市妇幼保健院三楼看病,遇到一名与她年纪相仿的中年妇女以老乡关系套近乎。结果,邬女士被骗到一个自称是出国留学归来的赵姓“专家”开办的诊所看病,花了4000多元买了3个疗程、几十公斤的中草药,不仅毫无疗效,而且险些贻误了病情。

  邬女士说,她服用诊所开具的数服中药后,病情依旧,无奈之下她停服了药,再次拨打诊所“赵专家”的电话,专家称“中药见效慢”,需要继续治疗。随后,邬女士到赣州市妇幼保健院治疗,几天后疼痛减轻。医生告诉她说:“你是遇到‘医托’了,这不是简单吃几服中药就能治的病。”

  气愤:无良“医托”专盯农村患者

  据市妇幼保健院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些受骗患者尤其以进城看病的农村患者居多,因为文化层次不高,他们一旦生了病就往往容易病急乱投医,加上他们经济状况不是很好,一旦听信了“医托”的谎话后就容易上当。

  据介绍,曾有一名来自于都的农村妇女在医院求诊时被一名“医托”一下子骗走了1000多元钱。事后,该妇女十分后悔地说,她为了能省钱,听信了“医托”花1000多元钱就能买到特效药的谎话,上了当。

  该院妇产科主治医师温桂兰说,每当看到纯朴的农村患者被骗走,她心里就会有一阵阵的痛。温桂兰说:“他们是抱着希望从乡下来到市里治病的,而且他们兜里装的都是辛辛苦苦挣来的钱。这样的‘医托’实在是没有一点良知。”

析因

  医院:治不了

  记者了解到,“医托”问题一直是令包括市妇幼保健院在内的城区各大医院十分头痛的一件事,医院对这种扰乱正常医疗秩序、坑害患者利益的做法深恶痛绝,但另一方面医院又很无奈。一些医院有关负责人表示,即使抓住了“医托”,医院也根本没有办法去处理他们,到最后还是放了他们。正因为这样,这些“医托”屡禁不止,总是变着花招来行骗。

  提起“医托”, 市妇幼保健院保卫科副科长赖武深恶痛绝。赖武说,“医托”大都活跃在医院门口以及患者候诊集中的区域,目标是来求医的外地人,这些人经常在城区各大医院互相之间变动位置。但对于“医托”, 赖武坦言:“我们确实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来打击,只能驱赶他们,或者提醒来就诊的患者。”为了防止“医托”骗病人,医院也想了各种方法来应对。比如,医院在各醒目处都设有提防“医托”的提示牌,把“医托”常用的骗人手法列举出来,以提醒患者。

  赖武说,他们多次驱赶“医托”,但那些“医托”经常变换花样和借口躲避打击,防不胜防。“即使抓到了这些‘医托’,也不能把他们怎么样,最多予以警告。”赖武告诉记者,今年7月21日,他们根据患者的指证当场抓住了一名“医托”,并送至章贡公安分局解放派出所处理。但由于证据不足,派出所最后还是不得不将这名“医托”放走。

  卫生部门:没法治

  记者从赣州市卫生局了解到,目前如何认定“医托”一直是个难题。只有认定“医托”与某诊所或医院之间存在雇佣关系,才能对这家诊所或医院进行处罚,否则,无凭无据很难处理。其次,雇用“医托”的一些医疗机构拥有合法证照。如抓不到现行,掌握不到有力的证据,就无法确定他们骗人的事实,不能进行处罚。

  “‘医托’问题不仅仅是卫生部门的事,还需要公安等多部门配合治理。”赣州市卫生局医政科的徐姓科长表示,医政部门目前依法打击的主要对象是不法医疗机构及无证行医人员,由于对“医托”的界定和行政处罚缺乏法律依据,目前只能寄希望公安等部门予以配合打击。

  公安部门:不好治

  “抓到了‘医托’,如果证据确凿,我们会依法进行处理,绝不手软。”11月8日,曾处理过市妇幼保健院7月21日嫌疑“医托”的章贡公安分局解放派出所一名刘姓所长表示,根据相关规定,对查获的充当“医托”行骗的违法人员,可以由公安机关处以拘留和罚款。

  “不过,到目前我们还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处罚过‘医托’,关键是取证难。”刘所长表示,处罚“医托”必须有充分的证据。对于“医托”的打击,往往因为受骗者不愿指证、证据不足等原因,公安机关不得不放人,对打击“医托”起不到威慑作用。

治理

  部门联动 斩断利益链条

  对于屡禁不止的“医托”,不少医院的有关负责人认为,虽然相关部门都表示目前法律不健全,缺乏法律依据,而且取证困难,对“医托”很难予以打击,难以从根本上治理,但只要各部门各负其责,监管查处到位,该打击的打击,就会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上当受骗的可能性。

  赣州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主任医师谢勤英认为,部分医疗机构雇用“医托”,给“医托”一定的回扣,其行为对于其他医疗机构来说,其实就是一种不正当医疗竞争行为,若弄虚作假,情节严重就属于欺诈行为。对此行为,有待公安、卫生等多部门联动执法,共同打击。

  江西君实律师事务所律师吴智尧分析认为,“医托”现象的背后隐藏的是利益链条。一些小型、不正规或者非法的医院和诊所由于实力不足,往往采取“说客”、“拉客”的方法来开展医疗业务。要从根本上治理“医托”,就要采取严厉而有效的措施,打击“医托”的同时严查雇用他们的医疗机构。只有让“医托”失去了生存的土壤,才能使其真正退出市场。

  此外,医生们也认为,“医托”现象实际反映出目前很多老百姓还存在着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如果能解决这个问题,“医托”也就自然不复存在了。

提醒

  “医托”的惯用招数

  赣州市人民医院保卫科科长杨芸与不少“医托”打过交道。杨芸表示,该院通常采用张贴警示标语和温馨提示、保安加强巡视等方式,提醒患者对“医托”加强防范,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杨芸向记者介绍了“医托”骗人的常用手法。首先是套近乎。他们会主动与患者或家属搭讪。其次他们会说自己或者亲戚也曾得这种病,何年何月由某诊所或医院的某某“专家”治好了。然后会吹嘘自己和“专家”关系很好,可以帮忙引荐。最后,“专家”会要求你购买高价药或者支付高额治疗费用。“医托”下手的对象大多是女性、老人和外地人,尤其以来城里就医的农村患者居多。他们多以“病友”的身份推荐所谓“著名”的医生。

  杨芸提醒广大市民,到大医院就医,有问题最好找门诊咨询台及导医人员询问。看病时,切莫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花言巧语,应按照程序挂号看病。(夏兰 游永芳 记者刘善盛)

来源:赣州晚报

责任编辑:夏兰 游永芳 记者刘善盛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