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07日
●编者按:
丈夫出发长征时说:“我一定会回来的。”妻子说:“我会一直等到你胜利归来。”
75年独饮那份孤独,75年坚守那份爱情;75年风云变幻物事人非,75年心路不改坚贞如一。一段凄婉感人的爱情故事,一份忠贞不渝的真情实感,在红色故都瑞金流传。人们记住了这位伟大的女性——陈发姑。
在中央苏区,像这样的父母送子、妻送丈夫当红军的故事,比比皆是。中国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人民群众真心实意地拥护党,拥护革命,拥护苏维埃,拥护红军,他们凭着坚定的信念,为革命战争无私奉献了自己的一切。
75双草鞋:千绳万线一世情
陈发姑(资料图片)
陈发姑雕塑。(资料图片)
丈夫长征时的临别誓言“我一定会回来”,让瑞金市叶坪乡的红军嫂陈发姑真情守望了75年,从青丝等到白发,等到双目失明,谱就一部“最悲壮的红色爱情经典”。2008年9月12日,这位百岁老人在叶坪光荣敬老院溘然长逝。细心的人们在整理老人的遗物时,发现在老人的床前屋角,赫然摆放着一双双或旧或新的草鞋。数了数,一共75双。
陈发姑出生在瑞金武阳区石水乡下山坝大屋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出生不到200天,母亲就撒手人寰离她而去。不到两岁,父亲就把她送到同乡上山坝大屋穷苦人家朱家做童养媳。不到半个月,父亲也离开了人世。
朱家当时只有一个独子朱吉熏,比陈发姑大3岁,两个孩子青梅竹马,感情甚笃。在陈发姑19岁时,犹如结在一条藤上的两个苦瓜,他们自然而然地结成了夫妻。那时候他们非常恩爱,一家人生活虽苦,但很幸福。1931年9月,毛泽东、朱德指挥根据地军民粉碎了国民党的第一、二、三次“围剿”,在瑞金创建、发展和巩固中央革命根据地,建立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当年,瑞金许多民众积极投身革命,或参军参战,或除奸支前。陈发姑清楚地记得, 1931年刚给丈夫朱吉熏过完28岁的生日,区政府派干部到村里召开群众大会,动员大家参加红军。当贫苦村民听到参加红军是为了打土豪,分田地,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在人群中,陈发姑发现,丈夫也在和邻居激动地商量着什么,激动着什么。
果然,一回到家,朱吉熏立即把年迈的老母亲扶到了屋里,一脸正色地对母亲说:“妈,我要去参加红军,为穷苦百姓打天下。”听了儿子的话,一向病弱的母亲,一下子瘫坐到椅子上。大伯听说侄子要去当兵,立即跑来对朱吉熏说:“糊涂!你知道参军是干什么吗?是去打仗,打仗是要死人的,你是独子,你走以后,母亲、老婆怎么办?”
一席话让朱吉熏犯了难?他搓着手,迈着沉重的脚步走进了内屋。此时站在一旁一言不发的陈发姑跟了进去。看到丈夫坐在床边不停地叹气,她上前拉着丈夫的手,含着眼泪温言细语地说:“我们都是穷苦人家,参加革命是为了更多人的幸福生活,这样的事情我们应该去做!自从红军来了以后,苏维埃政府给我们分田分地,我们才活得像个人样。你去吧,家里还有我,我会照顾好老娘的,我等你回来!”
听了妻子的话,朱吉熏打消了顾虑,第二天就到区政府报名应征,成为当时全区第一批参加红军的青年。
丈夫临走前的那个晚上,陈发姑默默地替丈夫收拾行李,她用自己平时积攒下来的零花钱,为丈夫缝制了一套衣服,把亲手编织的草鞋放到行李中。天很快就亮了,陈发姑紧紧地拥抱着丈夫,泪水止不住地流,因为她知道,这次分别后不知道何日才能相见。但是她也知道这是革命的需要,不能拖丈夫的后腿。丈夫轻抚着她的脸颊,安慰她说:“不要难过了,等着我,等着革命胜利的那一天,我一定会回来的……”她也安慰着丈夫:“你放心地走吧,我会等你回来的,一直等到你胜利归来。”朱吉熏带着妻子编织的草鞋和“我会等你回来”的承诺,放心地离开了家,踏上了革命的征程。
丈夫参军走后不久,陈发姑也参加了苏区的妇女工作队,成为村里一名妇女干部,她积极组织和动员村里的姐妹们筹粮筹款,为红军战士缝制军衣、打草鞋、洗衣裳;到红军医院里帮助照顾伤病员、送饭……那阵子是陈发姑最快活的日子。喜欢唱山歌的她,整日歌声不断,成了苏区队伍中一只“百灵鸟”。
1934年10月10日,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那是一个难舍难分的场面,红军队伍和中央机关各部门从瑞金驻地的四面八方踏上了长征之路,人们送了一程又一程,直到红军消失在瑞金境内。红军离开后,国民党军队攻进了瑞金,并对革命群众进行疯狂迫害。陈发姑不幸被捕,她既是干部,又是红军家属,敌人对她严刑拷打,施以酷刑逼她声明脱离红军队伍,与丈夫离婚。陈发姑几次昏死过去,但她没有屈服。她坚信,革命一定会胜利,丈夫总有一天会回来。
陈发姑凭着这个信念,挺过了敌人的折磨,顽强地活了下来。特别想念自己的丈夫时,识字不多的她便托人给丈夫写信,倾诉自己的相思之苦,盼望丈夫早日归来。可是每一次信寄出去,总是石沉大海,不见回音。陈发姑没有子女,丈夫走后第三年,婆婆去世了,原本只有两个女人的家里就剩下陈发姑一个人,陈发姑更加迫切想知道有关丈夫的消息。她常常倚在门框上,一边唱着送行时唱过的歌,一边眺望村口,盼望着丈夫回来……
随着中国革命的节节胜利,陈发姑心里越来越亮堂,她一直盼望丈夫回来那激动人心的一刻。但等到了全国解放,她仍然没有听到丈夫的任何消息。她不愿相信丈夫离开了人世的事实。“哇哩(说了)等你就等你,唔(不)怕铁树开花水倒流。水打石子翻转身,唔(不)知我郎几时归……”自从丈夫走后,她每天哼着送别的歌曲,希望能用歌声把远去的丈夫唤回。除了用歌声表达对丈夫的相思之情外,陈发姑与众不同的是,每年都要打一双草鞋留给丈夫。因为她心中坚信,自己的丈夫哪天回来时要草鞋正可以用得上,所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多少年过去,她就积攒下多少双草鞋。
深情的歌声伴随着陈发姑走过了75个年头,当年同一天出发长征的瑞金幸存者都陆续回到了家乡,可是陈发姑的丈夫却没有一点儿音讯。后来,政府进行了调查,认定她的丈夫可能在长征途中失踪了,也可能是牺牲了。但陈发姑心中始终坚信,她的丈夫没有死,他可能是在执行一项特殊的任务,既不能回家,也不能通信,待到任务完成后,他一定会回来找她的……
75年的真情守望,陈发姑从青丝等到了白发,后来还双目失明。一听到“上面来人了”,她就会拄着拐杖,向来人打听“同那天去的我家吉熏有什么消息?”再铁石心肠的人听了这话,也会动容,但是谁也不愿去破灭老人心目中美好的愿望……
为使老人晚年幸福,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给予老人无微不至的关心。国家民政部、江西省委、省政府曾多次派人看望,赣州市委、市政府及瑞金市委、市政府经常上门慰问。近几年,当地党委、政府专门组织了党员干部与老人结对联亲活动,老人生前虽无子女,却有数十个“孙子”“外孙”陪伴晚年。
在叶坪光荣院工作人员的照料下,老人健康幸福地生活着,直到她逝世的那一刻。
为永远记住这位共和国的军嫂,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将她的形象雕塑在展厅中,以示教育,鼓舞后人。(刘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