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际金融报 作者:黄烨 韩向柏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04日
在朝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过程中,上海黄浦区正“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进。11月1日,作为外滩首个集精品零售、文化艺术和餐饮于一体的商业文化项目,上海斯沃琪和平饭店艺术中心正式开幕。这不仅引起了艺术界人士的关注,黄浦区区委书记徐逸波、黄浦区区长周伟和副区长吴成也“捧场”艺术中心的成立。
在分析人士看来,这同样是“大黄浦”为外滩打造“新业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并将为未来的国际金融中心提供相关“配套”。根据最新的说法,黄浦区欲将外滩地区打造成为“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资产管理中心、资本运作中心和金融服务中心,使外滩成为以新业态、新领域、新业务、新力量为特点的新金融集聚地的要求,外滩金融集聚带在功能上正在逐步向新金融的高地这一战略目标有序推进”。
金融底蕴良好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一城一带”(陆家嘴金融城和外滩金融集聚带)的建设一直牵动人心。实际上,早在2007年年底的上海市委全会上,上海市委就明确提出了建设“外滩金融集聚带”的工作:黄浦区政府将围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以外滩金融贸易为重点,进一步集聚证券、基金、保险、期货、黄金交易延伸服务等金融机构,形成与陆家嘴错位互补、协同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
2009年3月25日,这一设想在国务院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中得到了更高一层的确认。
在分析人士看来,外滩具有足够的底蕴承载金融集聚带的建设。据资料记载,上世纪30、40年代,外滩就被誉为“远东华尔街”,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纽约和英国伦敦,位居全球第三。为早在1847年,第一家外资银行、英国资本银行——丽如银行在外滩设立代理处;1897年,中国第一家新式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在外滩开设。
但现在黄浦区更将目光标准了未来。根据黄浦区区长周伟的介绍,“黄浦区目前有118个法人资格金融机构,300个各类营业场所;外滩80个机构,银行、保险、要素市场、信托、证券以及新金融机构私募基金、风投公司、资产管理公司、融资租赁公司,金融机构的规模仅次于浦东。”
新华社数据则显示,最近3年,黄浦区每年都引进新金融机构30家,“十二五”期间计划每年还将至少引进50家新金融机构。
据官方说法,目前黄浦区初步形成了外滩资产管理、资本运营、金融专业服务三个中心,以金融为主,中介、航运等产业相互支撑、共同发展的格局。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