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网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22日
如果认为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固定缺乏上行的想象空间,那就借助资本市场类理财产品试水吧。
顾名思义,资本市场类理财产品投向主要是沪深股市上交易的品种,或与沪深股市交易品种性质类似的投资工具,包括上市公司股票、开放式基金、封闭式基金、交易所债券等。
这类理财产品由于可投资的范围比较广泛,在产品结构设计方面也相对较为灵活,先后出现过新股申购型、主动管理型、优先次级型等多种结构,客户的收益和风险情况也不尽相同。
新股申购型理财产品的产生源自于股票一级市场(即IPO市场)与二级市场(即交易市场)价格之间存在的套利机会。该类产品主要依靠集合众多客户的资金参与新股IPO,来为客户获取市场平均中签率;同时,对于中签的股票,依靠信托公司或投资顾问在新股申购业务方面的专业能力,选择合适的卖出时机,力争为客户获取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率。在大资金量申购新股存在一定优势的新股申购制度下,资金量有限的客户通过投资该类产品能提高申购效率。但2009年下半年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后,资金量不再成为决定新股申购效率的因素,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之间的套利空间也开始出现不确定性,单纯以新股申购为投资对象的理财产品已经淡出江湖。
与新股申购型理财产品不同,主动管理型理财产品侧重于通过个股或基金的选择和组合配置,力争获得更高的收益。该类产品多数会选择知名券商或基金公司担任投资顾问,根据其对市场的看法提供投资建议,由信托公司担任投资管理人,负责具体的交易。与基金等投资工具类似,市场走势将直接影响该类产品的盈亏状况:伴随股票等投资标的的上涨,产品可为客户带来优厚的收益;而市场的下跌,又极有可能造成产品净值的下跌,蚕食客户在该产品上的投资本金。另外,投资顾问、投资管理人的选股择时能力,也是影响产品表现情况的重要因素:如能选择合适的时机买入后期表现优异的股票,产品可能在市场上涨阶段中获取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或者在市场下跌期间避免大幅度的市值亏损;而一旦踏错市场节奏,则有可能看着市场机会渐行渐远,产品净值却一跌再跌。由于该类产品的风险较高,根据银监会的规定,仅可面向银行认定的高资产净值客户通过私人银行服务的方式发行。
面对主动管理型资本市场理财产品,很多人觉得风险过高,不如固定收益类产品来得安稳;也有些人觉得不够刺激,宁愿让风险和收益都更高一些。为此,银行也设计发行了一些优先次级型的资本市场类理财产品,在投资资本市场的基础上,通过分级的结构,让不同风险偏好的客户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这类理财产品一般会设定优先级客户的基准收益率,产品到期时的资产,先行支付优先级客户的本金及约定的收益,待全部优先级客户获得偿付后,方可向次级客户进行支付。当产品收益低于优先级客户收益时,次级客户的本金将面临极大幅度的亏损;但产品收益高于优先级客户收益时,超出部分的全部或大部分将成为次级客户的囊中之物。在这种结构设计下,优先级客户的本金和收益相对安全,而次级客户则需要承受得了大起大落,不同风险属性的客户也都能对号入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