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21日
他们头顶笠帽、身着橙黄的标志服,穿行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挥舞着手中的扫帚,在人流车流中挥洒汗水;他们每天起早贪黑,顶烈日,斗风雨,默默地清洁和养护着我们的城市和家园,精心为城市“梳妆打扮”。正是有了这些不计得失、甘于奉献的“城市美容师”,我们的“窗口”变亮了,城市变美了。
今年,南康市环卫所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欣闻此消息,笔者带着一颗感动的心走进了这个普通却令人敬佩的“大家庭”,听到了不少感人的故事。
一年消耗近2万把扫帚
“如果要全程采访的话,可就迟到了,第一批工人在凌晨2∶30就上街清扫了。”南康市环卫所书记邱冬英说。为了能全程体验环卫工人的工作,笔者特意提前了一个小时前去采访,没想到还是迟到了。
当笔者问及工人的工作量时,邱冬英给笔者算了这样一笔账:1名清扫工每天负责的清扫面积约6000平方米,一周左右就要更换1把扫帚,全所300多名清扫工,一年下来要消耗近2万把扫帚。
无声的数字,诉说着每一名环卫工人的艰辛。
据邱冬英介绍,他们承担着南康市区280万平方米的道路清扫保洁作业,日处理生活垃圾达180吨。南康市环卫所现有职工510人,其中女职工就有430人。然而,就是这样一支“娘子军”,每当遇到暴雨、冰雪等特殊情况,她们始终站在最前线,用柔弱而坚强的肩膀扛起了保洁清运的重担。
最美的“花季环卫工”
在南康,有这样一个家庭,一家两代都从事着环卫工作。
“我爸负责打捞河道垃圾有3年多了,我妈2006年就开始做保洁员,在他们的影响下,去年我也加入了环卫队伍。虽然我们都在同一单位,但很少在一起。”近日,当笔者见到“80后”环卫工邱际明时,他正开着三轮车运垃圾,身上找不到一丝“80后”的娇气。邱际明说,他们一家人每天都在马路上,越是节假日越忙,就连大年三十的饺子,全家都难得坐在一起吃。那时,他们都在各自的路段,清扫着喜庆的鞭炮纸屑。
在南康市环卫所,像邱际明这样把青春奉献给环卫事业的还不止他一个。
提起李宪英,南康市蓉江街道的居民都会竖起大拇指。“1983年我就认识她了,那时她才20岁。刚开始我想环卫工作又累又苦,不出两天,这丫头就会不干了。”家住蓉江路的李大爷说,“真没想到,她一干就是20多年。”
20岁是青春的岁月,他们却愿意把人生中最美丽的花季奉献给环卫事业。或许,这在许多人看来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是什么让他们义无反顾呢?是无私奉献精神,是“宁肯一人脏,换来万人洁”的职业精神。他们用无私的奉献塑造了城市的形象,用淳朴的品质升华了城市的品位。
温暖的“大家庭”
南康市环卫所职工李发兰家住农村,儿子年龄尚小,丈夫又在外务工,家里劳动力不足。以往每到农忙时,她总是“望田兴叹”。后来,她的班长胡绍兰知道情况后,每年都会组织10多个姐妹帮她抢收。
其实,在南康市环卫所这个“大家庭”里,让大家感到温暖的事还有很多。
“工作10多年来,单位每年都要为我们举行生日晚会。说来不怕你笑话,连我老伴都不记得我的生日,我这十多个生日都是在所里过的。”说起集体生日,平日腼腆的周桂兰一脸笑容。
据了解,多年来,南康市环卫所从细微处着手,以感情留人,连续11年为职工过集体生日,并利用节假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岗位练兵比赛。同时,还为临时环卫工办理了工伤保险、人身意外伤害险和社会保险,让他们同样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采访结束后,笔者在想,如果把南康这座活力新城的建设,比作一首宏伟的交响曲,那么,这些可敬可爱的“城市美容师”则像乐谱上的音符,尽管是那样的微小,那样的普通,可却在特定的位置上发出了悦耳的音响,组成了城市生活的和谐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