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江西经济新闻 >> 正文内容

转型中彰显魅力——樟树第42届全国药交会侧记

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19日

    金秋时节,药都樟树药香弥漫,人潮涌动。10月18日,为期3天的樟树第42届全国药交会落下帷幕。

  当全国其他传统药交会走向衰落时,樟交会不仅成功举办了42届,而且一年比一年红火,规模不断壮大、模式不断创新、内容越发丰富,樟树药交会在业内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成为“立足樟树、展示江西、辐射全国、影响世界、长久发展”的会展品牌。

  风景独好——参会人数创新高

  连日来,樟树市中药材城专业市场内,山东的阿胶、宁夏的枸杞、吉林的人参……各地的药材琳琅满目。会展中心内,全国各地的医药厂商云集,气氛活跃。

  本届药交会规模超过往届,参展的知名企业多。北京同仁堂、华北制药等全国前30位的医药生产企业和全国前20位的外资医药企业慕名而来;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欧美的医药客商也积极参会。整个展会,参会的医药厂商达9100余家,参会代表8.6万人,成交额26.8亿元。

  在招商引资推介会暨项目签约活动中,现场签约项目28个,合同资金44.72亿元,其中医药产业项目20个,合同资金31.61亿元。项目数量和签约额均创历届之最。

  没有特色的药交会是没有生命力的。可喜的是,经过多年的发展,樟树药交会已成为国内阿胶类和滋补类行业集中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在本届药交会上,参会的阿胶类生产企业就多达20多家。

  转型升级——从交易变为交流

  记者发现,本届樟树药交会上,不仅商贾云集,而且知名专家、学者云集。

  全国知名健康教育专家来了——卫生部健康教育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席科普专家温长路作的中医药养生保健专题讲座,吸引了700余人参加;

  全国知名中医专家来了——全国中医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皮持衡,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谢强等8位名中医专家开展义诊,吸引了许多群众前往;

  中国中药材合作社发展高峰论坛上,南京师范大学、广州中医大学的专家各抒己见;中国医药品牌高峰论坛上,云南白药、山东东阿阿胶等9家知名医药企业的代表和92家医药商业公司及医药连锁店、大药房的代表济济一堂……

  中药业技术研讨、信息发布、GAP标准研究、中药养生保健探讨、商业合作洽谈……丰富的内容使本届樟树药交会成为集经贸、学术交流、文化健康于一体的综合性交易盛会。

  “随着时代的发展,药交会已从传统的交易平台转变为展示成果、交流信息的窗口。樟树药交会只有不断转型、升级,才能长久地保持对企业的吸引力。”樟树市有关领导指出。为此,本届樟树药交会致力于为医药产业界搭建高端对话和交流合作的平台,共安排了11项活动,这些学术交流活动提升了展会的专业化水准,增强了展会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擦亮品牌——药文化显魅力

  山东东阿阿胶公司投入60多万元,一口气订下十几个展位,并在药交会期间开展了宣传活动。该公司副总经理程继忠说:“别的药交会可以不去,但樟树药交会我们每年必到。深厚灿烂的药文化是樟树药交会的特色,也是吸引我们的主要原因。”

  千年药都中医药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近年来,我省将樟树药交会作为弘扬和传承医药文化的重要平台,充分挖掘药都文化底蕴,不断创新展会内容,使樟树药交会常办常新,中医药文化特色鲜明,显现出独特魅力。

  本届樟树药交会上,药文化元素突出。气势宏大的三皇宫祭祖,让人感悟到中药文化的源远流长;书画美术摄影作品展,展示了樟树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作为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樟树药交会在传承中华医药文化,促进医药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省已把樟树列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规划中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之一。“十二五”时期,省委、省政府将大力支持樟树建设药品交易、中医药历史文化展示、药业信息发布三大平台,培育和发展现代中药材生产种植、中医药保健品研发、中医药人才培训和中医药养生保健四大基地,努力把樟树建设成江南最大的中医药保健品批发配送中心、“世界中药之都”。到那时,“千年药都”的品牌将更加光彩夺目。

  本报记者胡萍

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责任编辑:胡萍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