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周呈思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18日
10月10日-18日,昆明元盛文化产权交易所对“十指禅机”刘伯骏艺术品资产包进行了第二次发售,发售数量为1465万份。
在10月9日举行的发售会上,未待文交所负责人介绍完毕,前来的投资者即围住了现场认购台。记者了解到,此前元盛交易所于9月下旬对该资产包进行了第一次发售,总额2000万份的首批资产包仅在一日之内就认购完毕。
这是近日来各地文交所产品发行热潮的一个缩影。除了艺术品份额之外,其他交易品种也陆续在文交所挂牌面市。10月9日,广东省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挂出了小说《碧血春秋》影视改编权转让等11项版权交易信息。记者从南方文交所了解到,该文交所还推出股权交易、债权质押以及文化企业孵化等多项产品及服务。
据业内统计,截至2011年7月31日,已开业及筹备中的全国各地文化艺术品产权交易所(含交易平台)总数已达34家。
数量快速膨胀的交易平台、以及部分交易所的艺术品份额化交易风险,加上文化市场本身的规范欠缺、监管缺位和不时出现的赝品拍卖乱象,近来引发业界和投资者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担忧。
“现在的文化市场圈确实是乱象丛生,或正如20年前的中国证券市场。”元盛文交所的一位高层对记者直言,“但当一个新生业态出现乱象时,你是因乱而取缔它,还是通过制度建设去规范它、从而引导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这是两种治理思路。”
文交所本质
2010年3月,中宣部等九部委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业内人士认为,这成为文化产业和金融资本相互融合的推动力,并为文交所的诞生及其实施的艺术品份额化模式提供了制度土壤。
在西方,文化艺术品一般采用画廊或拍卖的方式实行交易,也有通过金融机构发售艺术品基金的模式,但将艺术品份额化并通过文交所进行交易,则是诞生在中国的独创设计。
元盛文交所的上述高层表示,通过将艺术品份额化,文交所成为文化产品实现投资大众化的功能平台,每个投资者可以份额持有人的方式来参与投资艺术品,这样既降低了艺术品投资的资金门槛,又减少了鉴定、估值的风险,使大众投资者能够参与其中。
一位内地某省文交所的创立人说,过去的艺术家,往往在其身后才能获得市场回报,但现在可以通过交易平台的及时发掘和传播,使其能适时地在市场中兑现自身的艺术价值。
上述元盛文交所的高层说,除了艺术品份额化投资产品之外,文交所还能做更多的事情,比如帮助好的作品找到投资方。
在广东及上海等地文交所的发展战略中,提出建设以文化物权、债权、股权、知识产权等各类文化产权为交易对象的专业化市场平台。此外,不少地方文交所亦提出文化实体投融资专业服务的运作方向,包括提供民族艺术推广、文化企业孵化等服务。
“文交所的本质应是为文化产业创造实实在在的价值,让更多的艺术家有更好的艺术创作环境、为更多的投资者创建投资渠道,它不应该成为一个制造文化市场乱象的场所、乱象只是一个产业发展初期的“现象”。”一位业内人士说。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