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宏观经济 >> 正文内容

国有大行CDS或创两年来最大跌幅 投资者减负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印峥嵘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18日

每经记者 印峥嵘 发自上海 伴随着汇金增持银行股和一系列“定量宽松”等利好消息出台,10月国有大行信用违约掉期(CDS)可能创两年来最大跌幅,意味着投资者为防止银行债券违约所支付的保费越来越少。

东方证券银行业分析师王鸣飞对此认为,从中短期看,A股银行股估值有支撑。银行三季报发布在即,在多数板块上市公司业绩不确定的情况下,银行业绩预计会有30%以上的增长,将为市场注入一剂强心针。

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的部分银行业分析人士指出,地方政府、房地产、小微企业等领域的潜在不良贷款,以及银行表外贷款的增长,是当前投资者对银行的主要顾虑。

国有大行CDS大跌

据彭博社消息,中国银行10月CDS下跌34个基点至283个基点,国家开发银行的CDS下跌41个基点至307个基点,两家银行的CDS都有望创出2009年5月以来最大跌幅。

据悉,上述数据由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旗下机构CMA提供,根据交易商私下谈判达成的价格汇编而来。统计数据还显示,10月全球144家银行的CDS平均下跌35个基点,至357个基点。

因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私营企业贷款风险的担忧上升,评级机构近期发布报告称,低估了中国银行业的坏账风险,瑞士信贷等外资投行近日亦调高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预期,由此前的4.5%~5%上调至8%~10%。受此影响,国庆长假期间,中国银行业债券的违约风险一度攀升至两年多高点。

10月10日晚间,控股多家国有重点金融企业的汇金公司斥资近2亿元增持四大行的消息传出,扭转了投资者抛售银行股引发的跌势,其中包括鼎鼎大名的美国卖空大师查诺斯(JimChanos)。

交银国际银行业研究员李珊珊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CDS价格是衡量信用风险的指标,中国国有大行CDS价格下跌,说明国有大行的债务违约风险下降,对市场而言是正面消息。

“但中国国有大行债务的信用违约掉期,不过是海外金融机构为客户设计的一种对赌工具,因为不在公开市场交易,透明度不高且容量小,该指标不具备太多参考意义,对大市的影响也有限。”管理着大约4240亿美元资产的AvivaInvestors分析人士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认为,汇金公司的举动向市场传达了积极的信号,长期看,只有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以及银行表外贷款的问题得到解决的情况下,市场才会真正放心。

部分机构坚持唱空中国

尽管一系列利好政策出台,持有悲观预期、唱空中国的机构仍不在少数。瑞士信贷分析师近期认为,地方政府、房地产、制造业及小微企业占银行贷款55%的比重,预计其中潜在不良贷款的比重超过80%,这些领域是造成不良贷款风险的主要来源。

据国家审计署估算,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债余额约10.7万亿元,相当于2010年全国财政收入的1.3倍,占2010年GDP的近27%。

虽然监管当局和多家机构反复强调,当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地方债务的风险总体可控,但仍有穆迪等评级机构悲观地认为,这些贷款中最高可能会有12%变成坏账,此前该机构一度认为坏账率或达到30%。

王鸣飞表示,“2003~2004年国有银行改制以来,不良率一直在下降,目前已经到1%甚至以下的低位,可以确定的是,再下行的空间有限,在这一背景下,很多机构调高银行不良率的预期。不过各家机构对经济的判断也会影响对银行坏账率的估值预期。”

王鸣飞认为,“近期对经济下行的担忧加剧,房地产的成交量也不理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也逐渐显现。不过10月12日国务院落实小微企业的减税和金融支持等措施出台后,增强了市场的信心。”

汇丰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认为,中国本轮长达12个月运营性的信贷紧缩政策或者货币紧缩政策或已终结,预计四季度货币政策会有所调整,调整的主要方向是局部松动,即保证总量政策基本上稳定的情况下,对于一些局部特殊领域进行适当的松动。

分享: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