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江西频道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19日
新华网江西频道9月16日电 9月15日,南昌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南昌市市长陈俊卿代表南昌市人民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预计2011年南昌市GDP将达2610亿元,人均GDP超8000美元,跨入中等收入地区行列;财政总收入将首次突破400亿元大关。预计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51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8100元。
未来五年每年完成十大民生工程
过去五年,南昌累计投入173亿元财政资金,为群众办407件实事。未来5年,南昌市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和“广泛征询、按需实施”的原则,每年完成10大民生工程。
过去五年,南昌市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五险”参保总人数345.17万人,4次提高城市低保标准。累计建设“三房”(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2.45万套,解决5.4万户困难家庭住房问题。7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车线路范围扩大,教育助学“两免一补”实现城乡全覆盖,农民工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权利得到保障,解决95.62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1.13万名弱势群体得到法律援助。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南昌市本级教育经费投入由2006年的2.9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1.6亿元,新建中小学校28所,改扩建及维修校舍217万平方米。
报告指出,到2016年,南昌市实现新增城镇就业50万人,“五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73万人,在全省率先实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建设“三房”3.58万套,基本满足中低收入家庭和“夹心层”人群的住房需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十大教育重点工程”,促进教育公平。
未来五年南昌打造“半小时经济圈”
从2006年开始,南昌市累计全社会城乡建设投入310亿元,城镇化率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达到65.7%。与此同时,“一江两岸、南北双城、双核拥江、组团发展”的特大型城市框架迅速拉开。改造提升老城区,完成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400万平方米。南昌启动朝阳洲片区开发,立法储备扬子洲,实施乐化、瑶湖、昌南、九龙湖、梅岭等五大组团开发,推进8个重点镇建设。
未来五年,南昌将打造“半小时经济圈”,形成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深入实施“双核三圈五组团”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加强市、县(区)规划衔接,逐步将老城区密集人口和优质资源向新城转移,集中优质资源建设红谷滩新区、南昌航空城和小蓝汽车城,提升朝阳洲片区开发水平。
未来五年逾500亿元投入城市基础设施
未来5年,南昌市将累计投入超过500亿元,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增开国际航线,加密国内航班,完成向莆铁路、沪昆高铁杭南长段建设,加快建设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干线性快速路网、南昌高铁西客站、火车站东广场、南外环高速公路、南昌新港码头、智能交通系统等城市交通枢纽工程。
加快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
未来五年,南昌将加快中央商务区建设,着力打造城中、城东、城南区域性特色商圈。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产业,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和电子商务,加快构筑现代物流体系。加大金融机构引进力度,提高金融服务创新水平和集聚辐射能力,加快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服务外包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推动物联网和“云计算”开发应用,力争进入全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先进行列。